今天,闺蜜又发信息给我,说他家儿子烧到40度,在医院打点滴,然后她随即发来一张她们在医院的照片。
“你给他推拿呀,不是买了书了吗?按照书上的操作”我急匆匆地说。
“我推了,可是我感觉不对,没效果。”闺蜜略显遗憾的说。
“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是没效果,是你心里不相信,你不相信自己能把宝宝推好。”我非常坚定地告诉她。
然后我把那些推拿步骤一个个拍成小视频给她发了过去。
这事儿要是搁在三年前,我也是同样地焦急与不淡定。但是自从三年前遇到了小儿推拿,我的两个孩子再也没有进过医院。
大宝第一次生病在他出生八个月。当时正是12月,天气很冷。刚开始发烧时,温度并不高,后来发烧又咳嗽,于是就去镇上的医院。医生给打了屁股针,拿了一些止咳药,而且还不是小儿专用的,是大人用的止咳药,医生让我给孩子用1/3,虽然有点甜,但是孩子根本就不吃。现在想来幸亏孩子没吃。因为烧一直没有退,医生说必须要打点滴,但是宝宝胖胖的,手上根本找不到血管,只能去头上找,结果头上的血管也不好找,最后镇医院所有的护士都过来帮忙扎针,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实在不行了,就把给大宝接生的医生叫过来,然后两个护士加上那个医生三个人,把宝宝放在一张病床上,剃掉宝宝头上的头发,找血管,尽管如此,血管还是没找到,而我的宝宝,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哭喊着,嘴里叫着妈妈妈妈,然后一边哭着一边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我当时心都碎了。后来,宝宝感觉哭根本就不奏效,就在那里拼命地吐唾沫,同时身体拼命地挣扎挣扎。。。。。。一番折腾下来,宝宝的血管没找到,但是由于他不停的哭闹出汗,烧却退了。
第二天高烧又来了。
这次医院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只好转到妇幼保健院。
当时是一个很年轻的男医生,他一看一听,说孩子得的是肺炎,要立马住院。于是我去匆匆办了住院手续,开始了长达一个星期的医治肺炎之路。
我抱着孩子去扎针,虽说孩子抵抗吧,欣慰的是护士的扎针技术还挺好,找到血管扎进去了。然后就是将近五个小时的输液。医生说阿奇霉素要慢点儿输,快了的话会引起孩子呕吐,我一听,心里担忧了,有副作用,哦,那就慢慢滴吧。反正都是人生第一次生孩子,那能不娇贵吗?能不心疼吗?恨不得我替他生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打点滴的时间过得好漫长。抱着孩子维持同一个动作,腰酸背疼的,也不敢动,心里祈祷着:宝宝啊你快睡吧,睡着了为娘的也舒服些。点滴打完后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吧,又来做雾化,刚开始宝宝还挺配合,毕竟那玩意儿不舒服,到最后就开始抗拒了。当时心里就是渴望着宝宝快点儿好起来,要是现在,才不会让孩子去吸那个抗生素。
这样的痛苦日子持续了一个星期,终于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