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这个意象在古代十分常见,常代表世事沧桑和羁旅之伤。比如: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唐·李白《越中览古》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人世盛衰,变化无常。李白再斟一盏青绿的新酒,脑海中却出现了昔日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的情景。酒千钟,舞万乐,随征的战士衣锦还乡,侍奉的宫人容色如花,得意的君主宴饮浩盛,是何等尊荣富丽?而如今,一切繁华都化作沙尘随风而去,眼前景色破败,只有鹧鸪飞上越王台悄悄呜咽。
如果说遗迹上的鹧鸪声是凄凉的映照,那么置身于山间的辛弃疾,则在这种鸟鸣中体会到孤寂的况味。他远眺山下江流浩荡,蜿蜒流向天际,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因战乱而南下奔逃的行人足迹,他想,这江水之中不知承载着多少悲伤绝望的眼泪。重重山峦阻挡着他望向长安的目光,但他仍然坚信,这些阻障挡不住正义与希望的降临。但到日晚时分,怅惘与苦闷的情绪复又加重,而这孤独徘徊的灵魂,唯有山林深处的鹧鸪鸣叫陪伴。
天高海阔,世事漂泊。迷茫的人们也只能听着鹧鸪的啼叫声,不知心事与谁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