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极度简化信息。传播和建筑一样,少即多。你一定要“削尖”你的信息,使其能切入人们的心智。你一定要摒弃含糊其辞的词语,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依靠传播为生的人,都知道极度简化的重要性。比如,你要协助一位政治家参与选举,在见面后的5分钟内,你对这位政治家的了解会比通选民在未来5年内对他的了解还要多。因为你的候选人的信息很少会进入选民的心智,所以你的工作其实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播“。这其实是一项筛选工作,你需要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原始信息。
阻碍信息发生作用的是传播的信息量。只有当你领悟到问题的本质,你才能通晓解决之道。当你想传播某位政治候选人、某个产品,抑或是你自己的优点时,你得把着眼点从内部转向外部。问题的解决之道,并非存在于产品中,甚至也不在于你自己的心智中。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于外部的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换言之,由于能进入顾客心智的信息是那么稀少,你应当忽略信息的传播方,而聚焦于接收方。你应当聚焦于潜在顾客的认知,而非产品。
通过聚焦于潜在顾客而非产品,你就简化了筛选信息的过程,同时也学到了有助于你大幅提高传播效率的原则与观念。
《定位》 P5-7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I·讲解引导】
本拆页选自一本如何做品牌推广(原词:营销)的书籍,作者认为在信息与产品爆炸的当今社会,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定位——以最简洁的方式在顾客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比如现在的汽车品牌多达百种,而说到沃尔沃,大家都知道“安全”。“安全”就是沃尔沃在顾客心中给自己确立的定位。
定位过程中最核心的理念即是本拆页的内容: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大幅提高传播效率或说品牌认可度的方法是,从接收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该如何传播,并且要极度简化要传播的内容。这个理念用通俗的话讲是这样的,在信息爆炸或选择过度的社会,要想使自己的信息或产品能在顾客心里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使顾客能选择自己,最好的方法是,从顾客的认识角度出发,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将自己的信息刻入顾客的认知里。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第一次购买某个物品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同类产品,你的选择极有可能就是广告最深入你心的那个。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商家成功地将自己的信息在你脑海里留下了印记,进而影响了你的行为。
如果将我们自己当作一个产品或品牌来看的话,我们面向他人的活动,其实也都是在传递关于自己的信息。比如说,面试是向求职公司介绍你的工作价值,个人自我介绍是向对方介绍你自己的某些方面,演讲是希望听众能接受你的观点,写作是希望读者能了解你的看法。只要是你面向他人,你就一直在推广自己、传播自己的各种信息。因此,本拆页的理念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的情况。
为了提高自己的推广效率,我们需要从对象出发,并以对方最容易留下印象的方法——越简单越好——来传达信息。比如,你跟面试官介绍自己,最佳的策略是基于招聘需求的介绍,使用提纲挈领地词来描述自己,并以生动简洁的例子来佐证。而比较不好的选择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一遍自己的履历,然后让面试官来找ta需要的素质。
【A1·联系经验】
每次拆书活动的开始,都有自我介绍环节。常用的介绍方法是说出自己的三个标签。在形式上,标签一般都是名词,非常简洁,符合尽简原则。不过,几十场活动下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标签只有两个。一个是贤美君的标签,一个是兰姐的标签。能记住贤美君的标签是因为他利用了反差——男孩子用姑娘常用的贤、美、君,这个反差在我认知里创造了一席之地。记住兰姐的标签是因为她介绍自己为一个女儿。兰姐是姑娘,肯定是谁家的女儿,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兰姐使用了一个女儿这个标签。在我的认知里,这是属于以正式的口气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儿,是个新鲜的、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儿。所以,我也记住了兰姐的这个标签。
我没去跟当事人求证过,他们是否是从听者的角度出发来给标签的。但是,他们标签显示出来的方法,却的确是从听者的角度出发运用的方法:不论是反差还是使普通的事情不普通的方法,都是能给听者造成冲击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
另外一个失败的例子是,我写的拆书逐字稿(就是带领拆书时的发言内容)常常被指存在学习者可能听不懂的问题。因为我的逐字稿里常常使用一些术语,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理解这些术语是很困难的。我之所以使用术语是因为,在我的知识背景下我认为这些术语都是理所当然。但是学习者却不一定具备我的知识背景——学我专业的人真的很少。所以,我的逐字稿是从自己的认知出发的,而没有从学习者出发。另外,因为不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我的逐字稿还常常出现表述啰嗦的问题。
【A2·规划应用】
自制一个拆书稿核查表,每次准备拆书时使用:
1、本次拆书主题是:从对象出发思考表达
2、可能吸引的到学习者是什么样的:
a、意识到需要改变从自我出发表达的人、
b、想使自己的标签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人、
c、想了解定位是个什么鬼的人
3、我的逻辑是否清晰?
本文的逻辑是,what解释概念,用类比方法延申到个人层面。没有why,也没有how。why应该是需要解释的,但是因为本篇已经花了太长时间,并且这个why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遂放弃。至于how,本拆页是个理念,可以推出的how取决于具体情景,所以不讲解。
4、我的概念解释/行动步骤是否没有术语,是否简单易理解?
检查了一遍,去掉了一个术语:营销。并且几个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做了更容易理解的修改。
5、我的事例是否贴近学习者的生活,是否要素清晰、简单?
修改过事例表述方式。事例为生活中常见之事与拆书中常见之事。
6、我的词语句子是否明确无误?
今日已检查修改过两三次。
7、我的讲解是否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a类学习者能印证自己需要改变是正确的,但没学到什么新知识,也没学到什么方法。
b类学习者能学到一个表达方向:从听者角度出发,尽量简洁。但是没有具体方法。
c类学习者应该可以了解定位的概念。然而对于其实际生活好像也没啥帮助。
【文尾吐槽】
1、本次用时统计:找拆页20分钟,开电脑整理出R 12分钟,书写97分钟,A2检查修改42分钟,合计171分钟。
2、列到学习者类型时的感慨:几乎都是想提高本次主题涉及到的技巧的伙伴!我第一次很清晰的意识到,既然是来学习的,那主题方面的技能是欠缺的,所以需要以通俗易懂、简单明确的方式来传达主题信息!
3、窃以为这是一本牛皮吹的有点大的营销书籍。因为推广书中所表达理念的管理公司总裁将“定位”这个理念与泰勒的科学管理以及德鲁克管理科学相提并论,把“定位”叫第三次生产力革命。但是我觉得,以需求为导向不是已经是很久(好几年了)以来就有的理念么,现在甚至都在说要创造需求了。。。(我的论据不能支持我的论点,可见我的判断是瞎说。。。)
4、我的瞎说很大原因来自对翻译水平的质疑——同样的概念一会儿用这个词,一会儿用另一个词,表述混乱。也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有些内容觉得逻辑上分散。。。另外,明明可以用一段话来呈现的,偏偏要分小段。
下次不找管理类的书籍了
吐槽又20分钟。我的文字表达速度就是这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