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是樊登读书会上新的日子,第一时间听到樊老师对《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解读。
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些年来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为什么许多贯以爱的名义的行为让我们感觉是那样的不自在,为什么那些明明是伤害的行为却也可以说是因为爱,为什么有些爱让我们感觉疲惫无奈……有太多的疑问让我想去探寻哪种爱的方式是正确的,我们一直期望爱的温暖,但是却又越来越不堪重负。就是在这样一个对爱疑虑重重的阶段,我听到了樊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
在这51分钟的音频解读中,震惊地听到了一些有违我认知的新观点。“坠入情网并不是真爱”、“依赖性不是真爱”、“精神贯注也不是爱”……太多思想上的撞击,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那究竟什么才是真爱,只有真爱才能让我们感受幸福和快乐吗?我们又如何获得真爱呢?那种急切想到这本书里探个究竟的渴望,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让我心神不宁。要到哪个网站买正版书,阅读时间如何安排,读完这本书后会不会改变我对爱的认知?对我的生活有多少影响?太多的问题纠结着我。
当我们对某个愿望有强烈实现它的渴求时,心想事成的喜悦则会悄然降临。无意之中加入的一个格书群(所谓格书群,就是几个兴趣相同的朋友每天一起阅读喜欢的书籍,然后写读后感分享交流),刚好也在8月16日这天开始一起读这本美国作者M·斯科特·派克(M·ScottPeck)写的《少有人走的路》。现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已经快读完了,我已经急不可耐地想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了。我的文笔拙劣,可能很难将这本书的精华概括总结出来,但还是希望你有时间去读一下这本书,能让你对爱有更深刻认识,并能激励你成为一个懂得爱人,更懂得自爱的人。
究竟什么是爱?作者这样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打破自我界限重新塑造的过程。爱需要努力和勇气,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断寻求改变。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获取力量的同时,也能成为我们所爱的人的力量源泉。
我们对真爱理解的越透彻,就越清楚如何自爱,如何爱别人,如何提升爱的能力,如何在人生历程中,用智慧解决各种各样痛苦的问题而去获得更多的快乐。
懂得爱的人,首先是知道自尊自爱的人。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律,如何做到自律。他们会为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养成运动的习惯;懂得爱惜身体,照顾好自己;会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注重个人修养;自我完善的意愿会让他们不断地尝试做得更好,塑造出不同的、崭新的自我。
他们会关注自我心灵的成长,因此不会得过且过,会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跋涉。他们有独立的人格特征,不会依附于他人,像一个寄生虫一样的生活。他们懂得真爱,因此会尊重他人独立的人格。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而自律又是我们的心灵不断成熟的重要手段。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我们的一生就是这样一段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自律就是我们为了获得真爱,而自愿以积极主动、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生活中遵循这些原则思考与行动,唯有爱的能动性才能让我们为自我完善而选择自律。
推迟满足感是一种不会因为贪图眼前的安乐而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次序的能力。
承担责任是指在面对各种人生难题时,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问题视而不见、指望它自动消失或者他人来解决都不是明智之举。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但如果你能勇敢地站出来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这就做到了承担责任的第一步。
尊重事实
我们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的人生旅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个不断绘制人生地图的过程,你对社会现实认识的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也就越高,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时就越是得心就手。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还是有许多人的人生地图已经多年未作修正了。你是否察觉到自己头脑中那些陈旧的观念,已经让你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了。
世界时时刻刻地都在改变,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地图更加真实地反应这个时刻变化的世界,唯有不断地成长和学习,打破旧的认知,形成新的认知。
通向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因此人们并不太乐意去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新的认知带给自己的改变让我们充满了不安全感,宁愿放弃对事实的尊重。因此尊重事实并不容易做到。
保持平衡
我们在追求自我完善地过程中不断地收获新的东西,也在不断地摒弃陈旧的认知。在成长和旧有认知之间如何权衡,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如何平衡。
兼容并包,让你获得的永远比失去的更多,这就是保持平衡的原则。
人们总是有太多的目标想要实现,却不愿意承受实践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宁愿选择得过且过,孰不知这样只会面临更多的痛苦。人生的目标是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烦恼,以寻求精神的超越和成熟,而不是逃避痛苦和烦恼,保持一成不变。寻求改变,追求成长,在得与失之间保持平衡,这就是我们习得的人生智慧。
自律的四个原则并不能轻松做到,就如成长是一种痛苦的蜕变,恐惧痛苦就无法自律。唯有真爱才能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懂得真爱的人不会惧怕痛苦的蜕变,通过自律使自我不断完善,获得心智成熟,并帮助所爱的人一起成长。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坠入情网不是真爱。坠入情网只是自我界限的暂时突破,未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界限的拓展的阶段,心灵也不成熟。如何面对两个真实的真我,如何让双方都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心灵得到成长,需要真爱不断在进行滋养。从坠入情网到获得真爱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陷入情网只是爱的基础,让真爱的产生有开始的可能性。
依赖性不是真爱,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依赖性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与心智成熟无关,它只关心个人的滋养,渴望享受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它不注重自身的心灵的成长和自我完善,甚至惧怕他所依赖的对象心灵成长和和个性独立。
婚姻关系中,那种把依赖性当做爱的人,他们更关注如何从对方那里获得爱和关注,而很少去思考如何付出真爱,也就是说在得到与付出之间不懂得平衡,往往会以爱的名义束缚另一方的自由和发展。
精神贯注不是爱。精神贯注的对象可以是爱人之外的事物,可以是宠物、股票、珠宝等。你可以在这些喜欢的事物上,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和情感。但是对方不会因为你的精神贯注而得到心灵成长,你在精神贯注的过程中,心智也不一定会成熟。精神贯注可能与智慧和责任无关,也可能会随时消失,比如婚外情。真正的爱是,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会承诺付出情感和智慧。
精神贯注虽然不是爱,但是在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中仍然会有精神贯注存在。
在情感关系中,为什么人人都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独立的个体才会保留各自的情操和特性,拥有成熟的心灵,才会尊重彼此的独立。健康的婚姻关系是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产生的情感连接,更容易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能够为心灵提供更好的滋养,也更能承受婚姻生活中的各种风险。
爱是一个神秘的主题,尽管这本书的作者回答了诸多爱的问题,但是爱仍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比如爱从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始终缺少爱的感觉。而有些人成长于缺少爱的环境中,却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对爱有太多的疑问,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理解,我们也有太多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但都难以阻挡我们追求爱和幸福的脚步。
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心理学书籍。如果你是一个关注自我成长的人,那么这还是一本让你与所爱的人共同成长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