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隐形人。
大学时,舍友曾评价我,如果可以选择隐居深山大概我会是那最合适又最快活的人。没错,这就是当时的我。我和每个人保持和善,我不爱争吵,让我带东西还是帮忙做事都好说话,我聊天不会冷场,我总是微笑面对他人,但我总是给人一种淡如水的薄凉感,我退出朋友圈,我潜水群聊,我渐渐学会了一种隐身术,即使我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我没有参与感,相较于大伙一起逛街,我更喜欢独自漫步,我的脑子里总是在“胡思乱想”,看到的人事物,我总要引申它的内涵,但真的交谈起来,没有几个人能真的通晓你所表达的意思,有时,你突然感性恰逢朋友放纵自我,她看着你感怀花雨,会定义你矫情幼稚,有时,你在云游山川朋友找你哭诉感情坎坷,你也难达其意,无论是被评价还是我来观看别人的生活,都让我有一种不自在感,仿佛没有自我空间,仿佛我只是万千楚门当中的平凡一员,我享受独自思考,我用日记向自己倾诉,它让我有种自我认同感,让我感受到我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可是想太多太多,尤其是出现困惑,出现两种对峙的思想时,越思考越痛苦,然后,失眠到深夜。
某日,我突发奇想,和一位老友通起信来,当时主要是对我们正在读的一本书进行了讨论,但是,和我们之前的每一次下午茶感受都不同,书面的文字更具有逻辑性更严谨,甚至看到她的回信,我仿佛重新认识了我这位至亲,不同于日常的神经大条笑点奇特,她成熟的像上世纪的文学教授,言语冷静客观,用词精准且深奥,我第一次体会到书面与口语的巨大差异,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思想交流的快感,和我独自一人时絮叨写下的日记杂记不同,这种思想的交流,让我的想法变得更有价值,不再是束缚于自己浅短的见识,依托于她的看法,我可以修正自己的一些偏颇和激进,我每天像她的小粉丝,等待她的回信,像等待看一本未出版的书,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我渐渐都不知道该与她回些什么,在她的言语面前,我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小朋友,我的语言简陋又平淡,像妈妈在路边对邻居的唠叨,但她却没有抱怨过,直到那个阶段通信的最后一次,她意外的提到了我的内容与我的表达,她说她非常喜欢我的来信,语言诙谐轻快,没有故作深沉,满满的生活感。
我惊讶又自豪,也许是她对我的爱让她无形中给我镀了光环,但是,那一刻,我也明白了分享的意义,总有人不喜欢你,总有人不理解你,就像这个世界也总有黑暗,但那不能否定美好的存在,就算只有再多一个人告诉我她有同感,她喜欢我的文字,那我是不是可以多收获一份惊讶与自豪呢?
我留有余地的开始期待,我想学会表达自己,我的思想复杂又多变,我温婉又叛逆,我想作为我自己活着,我感恩我走过的每一天,我依然会考虑隐居深山,但是,我不想再独自一人漂浮在我的思维世界,我不要再做隐形人!
我就是我,我叫阿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