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无法得知诗人的容貌,可是我愿意去想象诗人的心情。
心情郁闷的时候,总会去外面走走。看看大好的自然景色,看看山林野趣,礁石浪花,也许在自然中内心得到安抚和平静。
而望远,能够使人眼界开阔,引起人内心追寻向往的一个起点。
然而,当日薄西山之时,亲眼看见太阳一步一步向山后落下去了。“苍然暮色,自远而至”——黑暗的暮色从四面向你包围过来。你有内心的向往,但是现实的外界已然日暮黄昏,你追寻到了什么?你的心灵是否安定下来了?你是否找到一个可以实践自己理想志意的所在,你到底以什么作为心灵的依托呢?
记得有一年初冬去长兴的时候,看到路旁的银杏树,树叶已七零八落的斜挂在枝头,树下可拾得小小的成熟了裂开了的果子。
导游说,咱们以后在秋天的时候再来吧,可以来欣赏银杏十里长廊的片片金黄。带着遗憾、带着向往、带着频频回顾的心情,离开了想像中的长廊秋色。
后来在长兴的一所校园内,记不得学校名称了。只记得校园内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校园中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金色,不知道是什么树,只记得在这金黄色的暖和的树丛中散步的时候,心情迷离的感觉。
至今想起来,冬日里的那一片金色风情,带着点兴奋,带着点迷离和温情,依然停留在心中。
几年前的夏天去喀纳斯的时候,导游也考诉我们,最好的时节应该在秋天。
的确,夏天的树一片苍绿,深深浅浅的不同的绿与喀纳斯的水互相照应,固然是清新明亮的,然而秋天的树都各自成熟了,显出自己最娇媚的颜色,万紫千红的色彩映得喀纳斯的水也是一片璀璨。
秋色,总让人带着莫名的向往。
然而她色彩缤纷的美艳和繁华之后呢,带着无可奈何的凋零归于冬日的寂静和凋零;而落晖又何尝不是华丽绚烂又终将黯淡呢?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朱自清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他们在看到夕阳时不同的心情,是否一个已经是人生之暮年,仕途失意,失落惆怅,另一个充满朝气、满怀希望呢?
诗人王绩终身的理想都落空了,面对衰老,他心里有一分不甘。他写的是物,可同时也是心,那秋色的美艳和凄凉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在零落之前不甘心的挣扎。
他为什么还要“望”?
他为什么还想到“依”?
这正是他生命已经落空之时的最后一点寻觅!
我想,“秋色”和“落晖”就是诗人此刻期待与落寞并存的写照吧。
而周围的人呢?黄昏的时候,放牛牧羊的牧童赶着牛群羊群回来了,猎人的马上挂着一串一串的鸟兽满载而归。他们都完成了各自的工作,收获了各自的劳动和成果。
那么诗人“我”呢?“我”完成了我的理想了吗?“我”的这一份悲哀,这一份感慨又向谁去诉说呢?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在他们的满足中,谁又能真正读懂“我”的心情呢?唯有怀念伯夷、叔齐采薇的那首歌呀!
什么是我的归宿?我为什么不幸生长在这样一个乱世,而没有生在神农、虞、夏的时代呢?
看似平淡闲适的田园乡间生活,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生命衰老零落之时不甘心的挣扎。
诗人,透过你的文字,穿越时间的距离,请原谅我在这个盛夏里对你的秋色作一份粗浅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