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起阿德勒,我们立马就会想到他写的《自卑与超越》。虽然很久没有再次读这本书了,我却依然还记得书中大概的内容。阿德勒说,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感,也正因为这些自卑感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更加具有斗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了自卑感,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去克服自卑,追求卓越;然后,在追求卓越之后,会有更多更大的追求,这个时候当然也会产生新的自卑,又需要你不断去克服新的自卑,追求新的卓越。周而复始,我们的人生就在不断的克服自卑和追求卓越的路上欲走越远。
可是,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同样的自卑为何成就的是他却不是你。这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的呢?简单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归因方式。对待自己认为自卑的缺陷,往往怨天尤人,甚至觉得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一旦陷入这类外在的,不可改变的归因方式,行动力几乎为零。反之,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采取内在的,可改变的归因方式,我们才会更加积极的逐步的去解决问题。比如,小明考试没有考好,一种归因方式是觉得自己太笨了,老师小心眼故意给了低分,另一种归因方式是这次考得不好,肯定是准备不够,只要下次我努力就能拿到高分的。
二、想要改变的强烈程度。曾经有人说,当你强烈的想去改变自我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