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很难在当下看到事物未来“形成”的模样,因为我们总是在旧的框架中观察新事物。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展望,实际上还是局限在我们已知的世界。对于越难以想像的新发明或新方法,在被广泛接受前,反对跟怀疑的声浪也越大。而当奇迹被制造出来后,我们又倾向视为理所当然。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与早期的电力,早已成为一种低水平的持续性存在。
上段话是Kevin Kelly在他的著作《必然》一书中的一段节录。
我们总是在对未来抱有无限遐想的同时,也抱有强烈的怀疑。Kevin Kelly在《必然》这本书中,用了许多不同角度,阐述未来有可能呈现的样貌。今天我想分享的,是裡面講述我们从所有权向使用权迁徙的过程。
Uber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没拥有任何一部出租车辆;Airbnb作为最大的订房平台,却没有拥有任何地产。所有你可以想像到的实体资产都可以"服务化",比如现在普及率已经非常高的"软体即服务(Software as service)"。不久的将来,你可以订阅任何东西,像是"衣服即服务"、"食物即服务"。
想像一下你住在一个综合性公寓里,你把旧的衣物放在箱子里请专人收取,过几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替换的新衣。你今天想要邀请朋友来你家吃饭,你可以上网订一整套厨具,煮完后甚至连清洗都不用,就会有专人取回处理。
这就好像是我们从农耕时代回到了狩猎时代,只要配备一个轻巧的工具就可以穿行于复杂的自然环境,随时获取所需的东西,用完后便抛之脑后,继续前行。
在未来,对事物的占有不再那么重要,感谢物流的进步,我们可以租借到任何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享有占有物品的利益,还能免除占有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清理、维护,还有空间占用的困扰。
所有权时代,你的房间可能是这样...
使用权时代,你的房间可以是这样。甚至你再也不需要拥有一个房间。
科技的变革让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其中有几项关键的科技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
用更少物料制作更好东西:
"轻薄短小"是现代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过去利用沉重的原子制成的东西被没有任何重量的比特(bit)替换了。
人们对物品的态度从购买转向订阅。服务再也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不间断的关系。相较于买断,现在人们倾向于支付订阅费用,从而可以得到整套服务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更新。
近乎即时的传递:先进的GPS技术、互联网革命、以及便利的支付体系,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实时传递。
去中心化與扁平化:现代文明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已开始扁平化,除了一个面向—货币。一个稳健的货币体系需要准确、协调、安全、执行,因此每种货币背后都有一个时刻警惕的中央银行。当去中心化的货币技术被发明后,对政府的信任将转而被对数字的信任取代。
-
协作方式的改变:传统组织人们协作的方式有两种:企业与市场。企业具有确定的边界,而市场的边界则是渗透性的。两者的差别,是前者需要许可(permission)才能加入,而后者不需要。
现在协作有第三种形式:平台。微信、Teambition就是很好的协作平台。平台像是一个基地,使得其它企业能够在其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Apple的iTunes也是一个平台,供应商可以上架自己的App,遵守Apple公司涉订的规则和协议。
平台会借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增加平台的价值,并且普遍开放API(应用程序编辑接口)的使用来鼓励和促进他人参与进来。平台与其相互依赖运用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强劲的生态系统。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私有"、"财产"变得没有太大意义,人类渐渐从物质世界向虚拟世界迁徙。
- 云端:一个云端就是由几百万台电脑组织成的殖民地。虽然看不见,但云端计算掌控着我们每分每秒的数位生活。一个云端要比一台传统的超级电脑更为强大。云端的记忆和工作是以大量备援储存的方式分布在众多晶片里。比如我正在看一部很长的电影,突然一个小行星撞毁了云端机器的三分之一,我完全不会察觉到任何中断,因为文件并不储存在任一台特定的机器里,而是以备援的方式储存在大量的处理器里。云端的心优势在于,它变得愈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愈小、愈轻薄。云端可以说是我们整个生活的备份。
小结
我们正在向一个共享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社会迁移。只要科技进步使通信、计算成本不断下降,这些趋势都是必然。
在云端的世界里,谁的法律能够通行?是住宅地的法律?还是服务器所在地的法律?又或是国际组织的法律?届时,谁来向你收税?谁拥有数据,是你还是云端?
未来的产权可能会很难界定,但或许未来也不需要产权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由消费者向生产者按需按次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