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友友的一篇从小读书的文章,从很小就读《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文章写的很好,不油的也勾起我小时候上学时的回忆。
那时候的我们只有课本,而且我记得课程很有限,故事也好,诗词也好都是课本上的。
一直到三四年级才有音乐和美术书。之前上这些课只有老师有书本。我最喜欢的就是美术书了因为是彩色的。
记得每次开学第一天,新课本拿到手,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包书皮。那时候的封面也是纸质的,不像现在的书封面基本都是塑质的。
如果不包书皮很快就会烂掉,因为家长好多都是不识字或者识字少。书本上老师会统一用小楷书写你的名字。那名字写的真的漂亮,还留有墨香。
那时候留作业的作业本分为正式本和家庭作业本。正式本也要包封皮,还要用统一的牛皮纸。
这个本子要交给老师批阅的,写的好还会被表扬,甚至是展览。所以用的是卖来的新的牛皮纸。
然而课本和课后用的本子,我妈就非常聪明的把装水泥的袋子。收集起来给我们用。那时候的包装还是用牛皮纸,而且质量要比卖的牛皮纸还好,还厚。
袋子一共四层,最外层和最里面的一层可能沾了水泥就弃之不用,只用中间那层就可以了。
更让我得意的是,母亲是个极为细心和爱面子的人。她会用火慰斗,小心的先把纸慰的特别平整之后,才用来包书皮。包出来的效果当然是特别漂亮的。在我眼里甚至是比买的还漂亮。
所以小小的我极为珍惜,每次都会把桌子擦干净了,再把书拿出来。一学期结束后,书本还是好好的。
上四五年级时课程有所增加,就把用过的书皮翻个面,套在地理或历史书上再用一学期。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美好。
至少有东西是值得拿来珍惜的,现在物质越来越好,那些小东西就不起眼了。
上初中以后慢慢的我家条件好多了,就有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书了,买来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包书皮了。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书常常被借来借去,你借我的我借你的。
而我评量人品的唯一标准就是你要保护好我的书,否则翻脸比翻书还快。而我表达谢意的方式之一也是包赠一封书皮。心爱之作还会加一个自制书签。现在想想以前的我还挺文艺哦。
等后来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时,就给他们包书皮,也是用牛皮纸。每次买三四张,一包一下午。记得第一次给儿子包书皮时他也兴奋,还问我为什么妈妈包的这么漂亮,我就给他讲小时候的故事。
但他们还要在外面套一层纯塑料的套子。名字是老公写上去的,字很好。但完全没了老师写的那么整齐统一,按现在的话讲没有一点仪式感。
再后来连牛皮纸也不用了,全是五花八门的花塑纸,这种材质很耐磨耐用,可在我眼中远远没了当时那种敬畏感。
看着不像课本,花花绿绿像极了现在的孩子,新鲜,个性,有自己的标签每个人都有不同。
就连我现在也很少给自己的书包书皮了,新书要不是精装,要不是硬装,封面都是极好的,读的仔细也用不着了。
生活中总有东西是记忆中最深刻的,总有是让我们情有独钟的。现在很多都是拿钱来衡量,但有些却是拿钱买不到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