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难得一见的廖小姐也来了。上学时她衣着整洁、皮鞋锃亮、身材纤细笔挺,气度俨然,故有此一称。
每年的大型聚会都在正月初四,廖的娘家在大山深处,我们的聚会在县城里。娘家固定初三为请客日,她总是赶不及回城。
经常缺席的她却从来不缺惦记。总是有人会问起她,回忆她在校的种种细节,提及她如今的生活状态,言语中暗含着欣羡。
是的,廖是个美丽的女子,美女总是让人难忘。而她又有一份美好的生活。先生是初恋,现任房地产行业的高管,她是中学教师,一双儿女聪慧大方,在省城中心地段有大房子,生活无一不透着舒适美满。
一一的追问中,她说,其实美满的背后总有一点点寂寞。
没人相信。她又说,所有的收获都意味着付出,你得到的就是你曾经努力的方向。
然后她说起了这些年的经历。
两人都来自农村,先生少年丧父,下有三个弟妹上学,生活压力很大,几乎裸婚。当时的目标是,买套房就好了。先生很上进,边自学边工作,很忙。两地分居,廖一个人带着两岁的孩子上课,各种累不需言表。
周末却是快乐的。先生总会千里奔波回到学校,三人在田间地头四处扯野菜捉泥鳅,吹夏风听秋虫呢喃,甚至雪地里撑个竹塞捕麻雀(完全是巜少年闰土》照搬),玩尽了所有的浪漫。她微笑着说,这些就足以回味一生了。她眼神朦胧。
第10年进了省城,买房。廖辞职,生了二宝。先生单位"两不找",他出来做了打工的白领。然后收入成倍增长,三年左右就翻一番。廖怅然地说:我们慢慢地进入了一个中产阶层,我开始面对着婚姻需要经营的现实。
没有人置身圈中而不去合拍,除非你自甘淘汰。
她开始自学教育教学内容,准备孩子上幼儿园后马上工作。先生已经走得很远,他的朋友们都很优秀,她不敢缩在家里等他,她必须追上去。这种学习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她说,我随时都在鼓励自己坚持,开始只是学教育类,后来学英语,学摄影,学茶道,甚至学了国画。现在还报了一个微信写作课。所有的时间都是利用碎片时间,挤出来的。她说,我一直写便利贴,安排好每天的日程,虽然是琐事。
她开始学着布置家居。有时会去朋友家拜访,回来后会无意识地挑剔自己的家。门口不应该一地的鞋,桌面上不应该杂乱,茶具应该精致,阳台上应该有绿植。她慢慢地整理,渐渐地发现了整理的乐趣。衣服归类、抽屉分类、孩子知道收拾自己的娱乐室,一年四季都有花儿盛开。因为规范化,竟然不用花很多时间在家务上。而这舒适的环境总让她感受到莫名心安,很奇妙的感觉。
她是个对衣着打扮很敏感的人,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款式大方,色调偏冷,价位中等,不需化妆,稍微描眉着唇即可。坚持中午健身一小时,她拉了同事一起。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说。
对孩子的陪伴。孩子几乎是她一人拉扯大的,小学时陪着上钢琴课、舞蹈课、书法课、动漫课,初中又开始上奥数课、英语课。她一直要求孩子每天写计划,每天写日记。而每周至少要一家人一起出去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她说,在外吃饭和在家是不一样的,在外,"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特别明显,彼此要互相照应,互相了解喜好忌讳。所以有时间就要出去走走,有时是回老家看望老人,有时是旅游,不仅是看世界,也是让我们更贴近。
而先生,我们是那种比较亲密的夫妻。进门可以抱抱,出门可以吻别的,她羞涩地说,宛如少女。这些不是形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的话比较多,睡前和起床前会闲谈,看电视时会争相品评节目。他好像也是我的朋友吧。
你不累吗?有人忍不住问。不,不累,这些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只是,她有些向往地望着我们:有时会有一点点的寂寞。看你们的朋友圈,大家可以一起约着散几小时的步,可以去谁家打麻将,可以一起去去看杜鹃花,我很少正好有空。我和闺蜜的聚会都常常约在孩子的培训学校旁边。不过,待我女儿上大学了应该可以了。她真诚的说,顺手把桌上的零食垃圾给收拾了。
我突然想起一个词:通身的气度。
她衣着只是大方,脸上不施脂粉,态度亲近,却散发出一种温暖又大气的感觉,让人明显感到她的优雅又优渥的生活状态。她的生活只是围着她的家人而安排,却是一种有格调的状态。她可能也会临时起意去看漫山的杜鹃,但是一定会带上孩子甚至父母。她如果留下和同学打麻将,肯定是为了同学们开心,绝对不会通宵。
她是用她的自律和充实的生活来抚平这一点点的寂寞了。而我们这一群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片刻的寂寞?
还有几个同学在呆愣中。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幸福,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优秀。你喜欢的你就去努力争取,你欣赏的你就去认真对待。美好并没有固定的生活方式。
自律的生活往往有点寂寞。
#简宝玉日更打卡#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