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关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平时的心是假的,使我们产生欲望的心由业力造成,因此叫业识。

业识由色受想行识(五蕴)五个方面构成。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了我们平时的性格,业力所成,所以叫业识。

我们就在此心之中了,我们就在业识之中了。

如何破之?我们将自己局限于自己这样一个业识里面,我们就在我们这个小我里。

这个小我一定住相/着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本心来了,本心是我们的心,又是宇宙,这叫大其心。

中国哲学养心,要把我们的心养的和天一样大,那叫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佛性不是空寂,而是人生不朽之价值的总和,其中一个方面叫爱情。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仓央嘉措用这首诗把爱情收归了佛门。

我心即是宇宙,何为宇宙?

人类生活不朽的价值,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我们来到这世界做一次人就是展开我们的人生,就是要进入这不朽的价值。

佛学让我们活的更好,不是让我们拒绝生活。

于是陆象山说:“宇宙内事,即己分内事。己分内事皆为世界宇宙内事。”

与异性相恋不只是属于个人自己的事,它是宇宙内事。

失恋之伤心亦属于宇宙内事,而不是个人的偶然的不幸。

心学不是心理学,心学在于使人改变人生态度。

王阳明临走之前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不管周围怎样的黑暗,我们的心是光明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