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工作内容超出自己的能力圈时,会出现在决策(决定)上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具体的表现可能有以下几种:
1.因为本身这项工作超出能力圈,前期特别焦虑做不好。
2.会过度的想要一个圆满的结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3.当因自己认为的努力完成工作时,还是没有把握和自信觉得自己做的足够好。
4.依赖于把自己的结果提交给你的上一级帮你做校验,这种情况表面看是你对这项工作的了断,实际是你想摆脱自己无法做决策,不敢承担结果的责任。
再详细解释下我这里提到的决策的含义,这里提到的工作可以理解成解决一个问题,场景如下:
环境:工作中
涉及元素:你自己,你的上级领导
做什么:上级安排给你的一个任务,独立问题,独立出解决方案
时间要求:定期完成
一、着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这里涉及决策的核心就是你要独立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出思考结果。结果的呈现逻辑可以用黄金思维圈模型整理如下:
1、why-先搞清楚问题背景:
1.1、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基础。
1.2、为什么要让你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资源有哪些?
2、what-明确知道要解决的问题:
你需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决定你着手解决的方向正确与否,这是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程度的校验。
3、how-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出方案的一步,知道了问题背景,也知道了问题本质,如何解决呢?在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做判断和决策就在这步。
二、如何让问题更深入和具体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结果是好的结果?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最能让人满意?让谁满意?你解决这个问题的用户是谁?他的需求是什么?他满意的前提是什么?这些都是你在整个how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要素。
如果你觉得这个用户是你的上级领导,那很有可能会跳进自己的结果误区。结果表征就是一旦当你的结果领导不满意,你就深深陷入了自责和焦虑的坑。同时,还会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不行。这几种表征都会让自己负能量缠身,不能更理性的做出问题判断。
那这个对结果满意的用户还有谁呢?我们自己!自己最清楚我们能力边界在哪里,做成什么结果是我们能cover住的,什么结果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但我们得到提升和跃迁的。也就是说在做之前,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结果目标,这样就会有一个结果好坏的参照标准。最后,也能参考标准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能找到自己与领导之间的差距。从而能很好的缓解自身的果上努力的压力和焦虑。
其次,你要看以上那些问题你如何能得到答案?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你要做哪些准备?不能张嘴就问,然后被人反问导致你哑口无言吧?
在未搞清楚以上问题的时候开始做不能说你错了,只能说你返工的几率会比较大。做决策的背后是结果的支撑,结果的背后是过程的支撑,过程的背后是细节的支撑,细节的背后是理解和判断的支撑。有些问题,不是我们不能做,做不好,而且没思考清楚决策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正确的,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