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不喜欢看剧,因为情节无一例外的拖沓拖沓拖沓!但是本剧作为每集独立的剧,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30分钟,扩展起来还能拍电影,但情节短小便立意较浅,各有各的好处。这倒也启发我,是否要写一些简单小剧本,不需要多复杂的情节,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立意,简短、黑色幽默、最后来个逆转——这不是我最擅长的吗?
当然,此剧亦有缺点——演员太丑(从演员的角度看)!但看编剧导演的戏从来不需要多美的演员(好看一点那就更好了),即使我这么外貌协会的人,也会对这类编剧颇为用心的剧本格外偏心。纵观这几集,我最为欣赏的便是剧中深厚的文学素养。
简单列举,看的不是很仔细,大多只是看个大概:
第一集:《沙丁鱼》
这是个反捉迷藏游戏,每个人去寻找第一个人,然后聚集起来,直到最后一个人找到所有人。其实,捉迷藏游戏早就参杂了恐怖的色彩,那么这个沙丁鱼游戏更添了一层诡异。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不是有点瓮中之鳖的感觉,同赴一个死亡之约?于是,在密密麻麻地唠叨中(话痨剧啊,虽然不喜欢,但是能把话痨剧拍这么尴尬也是难得,何况话痨里都是伏笔),真相也就浮出水面,主旨也就呼之欲出:复仇。最后的死法格外黑色幽默:所有人都像沙丁鱼被装在罐子里,等待被食用,又佐之以格外瘆人的童谣。
第二集:《名画》
全程默剧。在无言之中蕴含着整个故事的张弛,别有一番趣味。起初看来,全剧有两个冲突:小偷入室盗窃、屋主矛盾情杀。直到最后的翻转,小偷被其他大盗杀死,大盗顺利偷走画作。但是有一点非常讽刺与可疑:小偷为了偷画,把画割下来用餐巾纸代替——关键是他割下来的居然是白纸!难道也是前一位偷剩下来的吗?当然,最后笑到最后的那位也只是拿走了餐巾纸罢了。讽刺归讽刺,默剧的设定确实很精致,期间出现了一首《without you》动人心魄,在无言之中蕴含着整个故事的张弛,别有一番趣味。
第三集:《汤姆与洁瑞》
起初还以为是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当然了,白痴恐怖片剧三大法宝:精神病、双胞胎、梦一场,这里占了两。如果说里面的人格逐渐掌控着主人的剧情很俗套,那么最后又来了个反转:人格是真的,真人倒是幻觉(刚摆脱精神病,又来梦一场),但是其间的落差已经产生:谁让你当初的感觉是反的呢?
第四集:《最后一口气》
讽刺偏多。围绕拍卖名人遗物几个人心中的贪欲,到高潮为了遗物而杀人,最后的升华,将世人讽刺的体无完肤。
第五集:《替角》
如果不理解《麦克白》,那么这个故事总是少了点什么的。尽管一开始我便有点预感,这会是一幕现实版的《麦克白》——虽然里面的人物只是演《麦克白》的演员。可惜,我没有看过《麦克白》(也没有兴趣),但是读懂其间的奥秘确实需要点文学功底,这也可以算是“戏中戏”吧。
第六集:《看门》
反高潮。虽然有人说此集是编剧忽悠观众的一集(编剧你要知道这样的下场是很惨的),但是反过来,我觉得期间哥特家庭的设定很有趣。最佳的是开头的一幕:一个餐盘,先摆上了一块大大的黄油曲奇,在摆上了一个奶瓶,最后又摆上了一个老虎钳——这就是设置悬念了。不过很可惜,最后这个老虎钳没有上场,那就是为了悬念而悬念了,看在餐盘的精巧构图上,还是非常喜欢。
如果总结一下,此片可谓套路之王。但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呢?现实是,太多片子,连套路都懒得套!一个简单的剧本,如果不走宏大叙事路线,那么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足够了——一个构思,一个套路,一个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