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电影控,看过的影片实在算不上多。在这屈指可数的影片目录里,爱情片更是寥寥无几。但有两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始终在我心里位列总统山,当电影拍到那种程度的时候,爱情几近玲珑剔透。
这两部电影就是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与2010年罗伯-莱纳导演的作品《怦然心动》(Flipped)。
《泰坦尼克号》闻名全球,一百年前的世纪航行,是这场世纪爱情的背景板。Jack与Rose上演跨越阶层的不俗之恋,而巨轮遭遇冰山之难,使得这场爱情成为生死之恋。这样的爱情,上帝都没法导演,这几乎是人类能想象到的绝美爱情的极致。
犹记得第一次看完《泰坦尼克号》,那种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又重看了三遍。
而《怦然心动》则恰恰相反。
如果只看故事梗概,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普通至极的无聊影片。青梅竹马的小男孩与小女孩之间的故事,怎么可能入得了渴望成熟、逼格满满的成年人法眼呢。小孩子才玩过家家,大人们只玩“角色扮演”。
然而,就是这部平淡似水的《怦然心动》,我愿意把她安放在内心最柔软的深处。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完成了人类对爱情决绝的想象,那么《怦然心动》则是另一个极端,在平凡生活的平凡琐碎里,也可以孵育出不平凡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没有波澜壮阔的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充满绝妙的意味。
你应该不会对下面这段话陌生——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来自韩寒的翻译,也许你更熟悉——
“有人住高楼,有人处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是的,《怦然心动》里有数不清的细节打动我,对爱的认识、亲子之间的相处、自然与心灵的意会、以及对生命的理解种种。的确,爱情于这部影片而言,太小了,尽管爱情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其实回头来看,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怦然心动》,与其当作爱情片,倒不如退一步来审视,更完整的概括则是关于爱与人生。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你我都会被其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所震撼,但如果愿意多次品味这部电影,你会发现《泰坦尼克号》真正的动人之处则是在影片最后Rose得救之后在美国的新生活,那些床头摆满的照片是Rose用精彩的余生实践的给Jack的承诺——在那个冰冷的遭遇沉船的北大西洋之夜,Rose答应过泡在海水里几近冻僵的Jack,她会好好活下去。Rose没有食言。
《怦然心动》让我相信,在爱里成长的小孩,对爱情、对人生拥有天才般的直觉。原来这世上,真的可以有一种纯粹的心动,无关功名财富,无关欲望利弊,它让你主动收回任何可能造成破坏的动作,它让你意识到原来平凡也可以是了不起的诗意。
人们渴望爱情,不过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别样的闪光点,那些点点闪光是自己梦寐以求却无从拥有的。我们的心里都有一个缺口,你相信那个在你眼里发光的人可以填上自己心里的缺口,所以你觉得,他(她)是你的命中注定。
如此说来,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爱情本质上就是一种利己行为。
那么也很明朗,所谓爱情的法则,就是更好地去爱自己。
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你怎么相信他能更好地爱别人呢?
而一个真正懂得爱自己的人,自然会懂得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爱对方,他不仅有信心,更重要的是有能力。他对自己的奉献,证明了爱的能力。
有人说了,那些爱情里自私自利只要求对象付出的人,难道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当然不是。之所以自私自利、只会索取不愿付出,恰恰证明他是一个“爱无能”的人——正因为他没有爱的能力照顾好自己,所以才视爱情为救命神药,从对象身上索取剥削利益,以满足自我需求——一个“爱无能”的人,不仅不会爱自己,更没有能力去爱别人。
爱情,是互相成就,是因为你我愿意变成更好的人,是因为你我才变成了更好的人。
如果一段感情,你没有感受到那种一尘不染的心动,没有体会到扔掉面具的舒坦与自由,没有焕发出无关年龄的逗趣与活力,没有看到更加辽阔的世界与心胸,那么很抱歉,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人生是一座大厦,爱情是其中一扇窗。你想拥抱风景独好的爱情,就不能让你的大厦歪歪扭扭。更不能产生幻觉,打开窗将对面人家高耸入云雄伟壮阔的大厦,病态的臆想为自己的大厦。
你要专注于修建自己的大厦,有朝一日,春暖花开打开窗,对面那座大厦里恰好也探出一个脑袋,相视一笑,便胜却人间无数——
从此以后,在两栋楼之间,一座七色彩虹桥从你的窗通向了她(他)的窗。
【文:阿鱼探长。更完整的版本,个人公号:阿鱼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