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和三嫂来三亚差不多三年了,这一天突然被告知我们来旅游,正好去串个门儿。
他们原来在东北辽阳工作,因收入微薄,一家一个月收入才一两千。眼看着一儿一女生活、教育花费都入不敷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来三亚谋生。
盘下来的这家小旅馆就是他们的谋生之地,也是他们在三亚的家。是的,来三亚三年了,为节省开支,他们没钱买房也没有租房,就在这小旅馆挑一间住下了。睡觉、做饭、孩子写作业都在一个狭小的标间里。
旅店位置就在一个海鲜市场对面,店面不大,门前的人流量倒也不小。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下午三四点,嫂子一人在前台坐着。看见我们来了,马上迎了过来。客套寒暄了一阵,说起最近挣的钱又租了新的一栋楼,最近三哥正在忙装修呢。说起三哥,三嫂眼里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你们帮忙劝劝你三哥吧。这一20个房间的宾馆,就请了一个人干保洁。平时白天就我看着,晚上都是你哥熬夜看店。白天你哥也捞不着睡觉,还得去新店搞装修。你说这一天天的,头发都白不少了,熬夜那么伤身体,不能老这么下去啊。说请个人吧,又说请人一个月得花一两千,舍不得。哎。”
“我们一家四口在这三年了,总共去海边的次数也就两三次吧。你哥不愿意请人,我爸妈,他爸妈都劝她好几次了,都不听。爸妈年纪也大了,也不能来帮忙。我也不知道咋整了。由着他去吧,我能帮多少算多少吧”。
说着说着,三哥回来了。距离上次见他,人果然消瘦了不少,脱下电动车头盔,头上稀疏的白发更显沧桑。和我们没说一两句,就看到店里来新客人,又去忙活了。
我查了查这家宾馆的价格,一晚上50元。这个价位可能已不是我们选择酒店考虑的范围,尤其在三亚这个旅游城市,度假酒店盛行。但听三哥三嫂说,宾馆也经常满房。50元的价格,如果那天满房,一天收入1000元,一年36万。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数字,可扣除房租20W,老舅(带他们入行的人)的一半,也只剩不到10W,还不包括日常的水电支持等。看着如此辛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不禁也心生感叹。
三哥三嫂请我们吃了晚饭,饭桌上电话手机也一直没停。
“诶,有房间的有房间的,您几人入住?”
“这没法再便宜了,已经很优惠了大姐,附近也找不到更划算的了”。
一起吃饭的还有三哥三嫂的一儿一女,看起来无忧无虑,穿着“斯凯奇”和“阿迪达斯”的运动鞋,但Logo处却总是多那么或少那么几笔。我以为近几年打假趋势变严,但这些仿冒品也总能找到他们的适格受众。
我问大女儿,“三亚好还是东北好啊”?满以为大女儿能满意三亚的四季如春,确颇感意外小姑娘给我的答案是:都一样,我感觉只是换了个地方写作业。
我不仅震惊小姑娘看破一切的智慧(尽管可能是无意识的),也感叹如今的教育负担之重。又或者对于三哥三嫂这样后悔没好好上学的群体而言,儿女们的教育是改善生活的希望。
从三亚飞回北京的飞机到家已接近一点,快到家时,看见楼下推着小车的夜宵摊贩仍亮着灯火。都是为生活努力的人,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