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进入新世纪,思想自由也成为现代人广泛的认知,可是,我们的思想真的自由吗,我们身处的世界你又真的了解吗?
我们生活中信息的传播多数是通过大众传播实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政治、经济等新的动向,比如前段时间的美国总统大选、全面营改增等都是通过大众传播传达给我们的。大众传播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大家很少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闻名世界的诺贝尔曾经就遭遇过“假讣告”事件,可见传媒的真实性不是绝对的。看到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平时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有多大,是否无条件相信所有的新闻,这种盲目的相信真的没有问题吗?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它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提出的。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篇枯燥的理论文,不要急,耐心看下去。这个“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别人怎么想,却可以影响别人想什么。上述两位学者进行了一个实验,针对1968年的总统选举对选民和当时影响力最大的8家媒体进行了调查,发现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人们对头条的关注程度远比其他版块高的多,可是所谓的头条不也是媒体人为设置的吗,这种头条引导难道不是细思极恐吗?科恩曾经说过:“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的成功的。”
第二个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种趋势,一种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代社会巨大而复杂的环境已经超出了人们感性经验的范围,人们已经无法仅凭“第一手信息”来认识环境了。所以我们现在接触的信息都是传播媒介对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供的环境,不是“镜子式”的再现,我们平时就是生活在这种“拟态环境”中。而由于这些选择加工的过程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所以人们往往很难意识到。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我们在接触到大众传媒加工选择过后的信息时,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挖掘本质的东西。
行文及此,想必你已有所感触,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接触到的信息究竟如何,不能仅凭肉眼看到就去盲目的接受,任何时候接触到信息,都要用怀疑和思考的眼光去看待。尤其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更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去接触到信息背后的实质与核心,而不要被媒体的头条轰炸所引导。
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赵薇事件”虽然真假难辨,但是它仍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舆论的控制,据说某些商业集团控制了多家媒体,而这些媒体每天在向公众传递那些我们毫不怀疑的信息。什么是舆论,它真的代表了多数意见吗,还是它只是表面上的“多数意见”,它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意见,正是因为我们对大众传播的真实性毫不怀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媒体就等于控制了舆论,而控制了舆论就等于控制了大众,你是否对报刊媒体的新闻深信不疑呢?你是否就是那被控制的大众之一呢?也许我们每天谈论的所谓的“大事”只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而真正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却被当成小事忽略,或者根本就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新闻,有多少人是无条件的相信,又有多少人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思考它背后的本质。客观上来说,每条新闻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它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却不是它本身决定的,而是大众传媒决定的。任何组织的存在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每条新闻它的版面和意义可能是不对等的,而我们太容易被大众传媒所引导,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培养不断思考和挖掘的习惯,去冲破思想的控制,实现真正的思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