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定对这部影片有着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视觉特效,还是音效都让人回味无穷,自然获得了不少好评与推荐。而网络上对此作品的评价更多的是围绕特效,或人性的角度进行解读。
今天,我就以心理学派别之一的“精神分析”角度简单做一个解读。
说到心理学派别之一的精神分析,就不得不提它的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也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欲力”、“心理防卫机制”等诸多概念。而在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体现的就是——“自我”、“本我”、“超我”。
什么是本我,即代表个体欲望的原始基因。你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动物所具有的本能;
什么是超我,即代表由社会所引发而生成的良心。你可以理解为道德及伦理思想;
什么是自我,即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借此平衡本我超我此二相对立之需求。你可以理解为展现在客观世界的自己。
自我是一种原始本能,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与之相随。而超我,本我 则是在后天成长环境中通过接受,认同,适应而逐步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了解了“自我”、“本我”、“超我”,我们来看看影片中的片段。
片段一 本我诞生
货轮突遇风暴,派没有成功并解救家人,反而被水手丢到了救生艇。随着风浪成功地逃离了失事沉没的货轮。清醒后的派便随着救生艇开始了在大海上漫无目的随波漂流。而这个时候除了派,救生艇上还有一头斑马,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一头孟加拉虎。经过一场厮杀与争斗,孟加拉虎成为最后的胜者。
解读:任何条件下,任何动物首要考虑的就是存活,对生的欲望,对裹腹的渴求,对事与物的占有等等。本能,作为动物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与生俱来。
在这里,海洋象征着客观世界,漂流即象征人生。而经历厮杀争斗后活下来的孟加拉虎象征着这个诞生的“本我”。从这一刻起它将随着派一起,开始在浩瀚的人生海洋前行。
片段二 本我与超我之争
活下来的派和孟加拉虎,依靠着救生艇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漂流。而此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派与孟加拉虎不断产生的冲突。孟加拉虎对派的驱赶、攻击。派与之对应的躲避、示威。虽一次又一次的空间之争,但介于道德考量派却又不愿直接杀死孟加拉虎。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
解读:本我(孟加拉虎)诞生后,我们会接触其他人,接触社会,去学习并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个时候,处于道德伦理的超我(即派)便诞生了。 本我与超我是严格的对立,本我的原始欲望在人的早期中,总会无意识地唤起,频繁的出现,而又被超我不断地一次次地压制。
比如我们在餐馆吃饭,饭菜还没上来。这时候邻桌的客人正吃得香,我们虽然饿极了,但并不会去直接吃邻桌的菜。这就是道德压制本能的表现,也就是超我压制本我。
片段三 自我的萌发
僵持数日后,派为了妥协这样的关系,不惜自己利用救生背心和渔网搭建一个浮板,与救生艇相连后,自己单独待在浮板上来获取与孟加拉虎短暂的共存。
随后,派开始意识到长时间的海上漂流让自己身心疲惫,意志涣散。孟加拉虎的存在正是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为自己勒紧了最后一根弦。派产生了驯服孟加拉虎的念头,于是回到救生艇上,运用自己所学的驯化技巧开始“征服”这只孟加拉虎。
解读:本我与超我永处于对立之面,想要妥协只能依靠其它力量,那就是——自我。 自我起到调和两方面的作用,并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比如我们在餐馆吃饭,饭菜还没上来。这时候邻桌的客人正吃得香,我们虽然饿极了,但并不会去直接吃邻桌的菜。我们转过头来会去催促服务员尽快上菜,或者点一些其它小吃。 这就是当我们的欲望所想被道德伦理所压制时,采取的应对行为,这就是自我的表现。
片段四(终) 超脱,人格形成
通过派的驯服,与孟加拉虎之间形成了一些“友好条约”。譬如各自的空间界定,协同合作获得食物。派更是以口哨与肢体的方式,对孟加拉虎进行约束等等。这一次,他们似乎成为了“朋友”,取得了共存的平衡。
好日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险些将救生艇击沉。当派恢复意识的时候发现已经漂流到了墨西哥海岸。还未等派有所反应,孟加拉虎,头也不回地走向远处的一片丛林,很快消失不见。
而派也被当地居民发现而获救,但此时此刻的派却感到十分难过,他觉得孟加拉虎从未把自己当作朋友,所以才可以这样不顾一切而悄然地离去。在最后,当派将这些故事全部讲诉给来采访的记者后,记者说道“你应该就是那只虎”。
解读: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自我的协调。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最终会趋于相对的稳定,形成稳定的人格。(*这里是稳定,但不意味着健全)
这时期(一般在青春期)的本我(孟加拉虎)受到超我的压制,会逐渐走入内心而不再易显。自我的稳定塑造,会替代本我、超我而显露在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之中,至此意味着人格最终的形成。
另,本我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孟加拉虎只是走进了丛林,但它从未消失。无法满足之本我欲望转而潜藏于内心深处成为所谓的潜意识。
我想,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那头少年时与我为伴,却不曾遗忘的虎。感谢有它的陪伴成长。
写在最后,
其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般的影视作品,除了上面说到的。还有诸多细节,片段都尽致地体现了心理学的知识。
1. 比如派小时候,就对这只孟加拉虎(派家里经营动物园,这只虎就是饲养)特别感兴趣。某次,派试图接近它,派认为孟加拉虎眼中充满了信任。但派的父亲阻止了他,并说道“你从它身上所看到的(信任),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 ——投射,即是心理防卫机制中最常见的一种。
2. 驯化。派在救生艇上对孟加拉虎的驯化方式,便是心理学派之一的“行为主义”。约翰·华生,斯金纳都是代表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巴甫洛夫实验”也是该学说。但真正的行为主义更有意思,之后会讲到。
好,今天就写这么多。
对了,这只孟加拉虎名叫 理查·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