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感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尤其是哪吒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点燃所有人。
有人说,这部动画给了他无形的力量。
有人说,自己就是敖丙。
有人说,从此要做哪吒,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
这些话关是听着就已经心潮澎湃,也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只是在这一刻被照亮。
哪吒是我们熟知的传说故事,它是遥远的,然而这次改编后的呈现,让我们感觉离它很近很近,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少年。
尤其是哪吒和敖丙不同的成长环境,一时间把我们代入到了父母的角色里。
哪吒的天命本是“灵珠”转世,却因太乙真人的大意,被申公豹偷梁换柱,变成了“魔王”。
所以哪吒从一出世就被人所惧,陈塘关的百姓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待见他。哪吒小时候,渴望朋友,希望能融入大家,得到的却是其他孩子的唾弃,冲他扔东西,骂他是妖。
虽然哪吒的父母爱他,但也害怕他闯祸,只能把他看管起来,不让出门。
被百姓恐惧,认为是祸害人间的妖孽;不被父母信任;似乎从哪吒一出生,周围的人都在告诉他是一个大坏人。即使哪吒从妖怪手里救了人,也被污蔑成抢夺孩子的妖。
那一刻,哪吒的感受就像申公豹说的一样:“外界的成见真的如一座大山”,不可逾越。所以哪吒索性就按照他们说的样子,当一个魔王,开始吓唬百姓,捉弄小孩,把陈塘关搅合的鸡飞狗跳。
哪吒“坏孩子”的标签,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给孩子的评价“你太笨了”“坏孩子”“不机灵”。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对孩子说的这些话,都是一种心理暗示,影响着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和认知。
我们都知道卡耐基是个大作家,却不知道卡耐基的童年和哪吒相似。卡耐基的父亲在向继母介绍他时用了“全社区最坏的男孩”来形容他。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继母却微笑着走到他面前,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而是最聪明的男孩,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来之前,卡耐基没有得到过任何人赞扬他聪明。卡耐基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作家。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告诉他: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在继母的鼓励和暗示下,卡耐基的潜力被激发,他最终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管是哪吒还是卡耐基的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结果:积极的暗示会让孩子成长为你期待的样子。
相比哪吒的唏嘘,我更心疼敖丙的孤独。敖丙虽是“灵珠”转世,却从一出生就背负着整个龙族和师傅申公豹的厚望。
敖丙是龙王的儿子,为了改变龙族被镇压在黑暗炼狱的命运,龙王和申公豹密谋达成了交易,即用“灵珠”投胎为龙王儿子(敖丙)。龙王依靠敖丙来拯救整个龙族,飞升天庭,而申公豹借此从妖变仙。
所以敖丙的出生就是为了帮助他们两人达成心愿。他没有朋友,也不快乐,每天只有父亲使命的叮嘱和学习修炼。
不同于哪吒,虽然被百姓嫌弃,但至少父母和师傅对他是疼爱的。母亲繁忙中会抽出空闲陪哪吒踢毽子,玩游戏;父亲嘴上不说爱都在心里,更是为了安慰哪吒说违心话,骗哪吒是灵珠转世,能造福百姓。师傅太乙也仁慈心善,对他温暖呵护。
对比之下,敖丙的成长里并没有获得过任何温暖,他背负的只有夙愿。这一层层包袱,压的他失去原本属于“灵珠”的灵气,找不到自我。
对孩子寄予厚望,也是多少父母的期许。“全村人的希望”“全家人的希望”“扬眉吐气”“面子”...这些种种的期许,也压在孩子身上喘不过气,失去自我的方向。“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无声告白》里的话,它告诉我们:孩子有属于自己选择的权利,爱是自由,而非绑架。
抛开传说,哪吒和敖丙就是普通孩子的成长故事。只是透过这部影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成长在不同家庭环境里孩子的不同。
哪吒是魔王降世,骨子里有恶,虽是“坏孩子”,但他拥有爱,被人爱,心中也有爱。敖丙虽是灵珠转世,天性里有善,可他成长在一个没有爱和包容的环境里,险些为“魔”。
哪吒说“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句话很燃,但我想说,是魔是仙,除了自己说了算,还有父母。
因为,每一个成长在父母偏见和约束下的孩子,都是孤独少年。
(我是手动分割线)
说到哪吒,让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后来被编写到各个绘本和儿童文学作品之中。
最近几年,外国的绘本蜂拥而入,那些独特的绘制材料、电影镜头似的笔触、抚慰人心的小故事逐渐打动了一批家长。
然而,殊不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已达到了本民族动画艺术的高峰,在国际上大大小小的影展中以中国元素征服了世界。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影厂出品的美术片有48部先后在国内获奖69次,有45部在国际上获奖73次。
它们诞生于速食时代和娱乐时代来临之前,作者是一群兢兢业业、笃有信仰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师、摄影师和作曲家。它们的温暖、庄重和美丽影响了70后、80后好几代人的童年,造就了民族的共同记忆。
但是这种民族记忆后来受到了日韩动画极大的冲击。现在的很多孩子不能以端正的态度看待本民族的艺术成果,潜在反映了一种价值观上的扭曲。然而事实上,国际上那些文化输出盛的国家,恰恰是有民族意识的国家。
《动画中国》这套书的策划正是缘起于对民族文化的倾慕与传承民族记忆的责任感。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改编的注音故事集,一面大图一面文字,文字中有小插图。
图画经过专业工作室的重新描画和上色,既鲜艳又原汁原味。文字琅琅上口,十分适合亲子共读,把回忆种在孩子的心底。
文章部分文字来源: 窈小窈,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