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部奇书,他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的豪侠仗义,除霸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记住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好汉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小说还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了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无论是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弟,都一般哥弟称呼,不分贵贱高低,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书名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108个,再加上其他人物有数百人之多,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最具神采。
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再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又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徐规蹈距,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武松这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以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40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70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是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语言上,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金圣叹赞曰,《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