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要演奏的钢琴曲是一首没有旋律的曲子”张昊辰说道。
“没有旋律?”我自己在心中暗自思忖,音乐怎么可能没有旋律呢?可当听完他演奏的法国科尔托(Alfred Cortot)的肖邦《升c小调夜曲》op.27 第一乐章。我开始明白,他为什么用没有旋律来形容这首曲子。几个独立的音符,加速跳动,时而轻,时而暴躁如雷,颗粒性十足,不带任何连贯,很难想象这是音乐。却又让人听得入神,不禁去遐想下一个音符会是怎样的。
张昊辰,1990年出生于上海,3岁开始接触钢琴,5岁就在上海音乐厅成功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并从此开启了他开了挂的钢琴人生。他在2005年3月,他前往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入学考试,在全世界115名钢琴专业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被院长格拉夫曼教授收为弟子,他也是当年惟一被录取的中国学生,成为了郎朗的同门师弟。他不是什么超级明星,从未上过娱乐新闻。却有一批真心欣赏他的才华,喜欢他的演奏的忠实粉。我也学习钢琴十余载,却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位把自己完全放置在音乐之中的钢琴家演奏,他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留白。你无法推测出下一秒他会做怎样的演奏,唯有聚精会神地去聆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手时,我觉得这是一双充满魔力的手,每个音符都活了。
“他的演绎十分华丽耀眼,多变的音乐情绪信手拈来,为程式化的演绎注入了亟需的激情。” (英国卫报评论)“他在诗歌的气质中展现了完美的技术和强大的力量,他的音乐想象力似乎激发起了最为微妙的感官体验。”(波士顿环球报)“他的演奏如同富有经验的大师一般,他精湛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情感表达表现出惊人的成熟。”(达拉斯晨报)
很幸运在今晚首尔场的演奏会中刚好在第二排,视线从未离开过他的双手。就如他所说:“音乐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音乐会给人一些莫名的感动。”音乐本身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最能够接近音乐的方法就是用心去感受。也许正是这份用心,才愈发能够从他的古典音乐演奏中听出那一份特有的充满哲思的演奏风格。
他是特别的,他没有去模仿,他的旋律,他做主。所以,他才更好地演绎了演奏的自由,那三次谢幕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他拿着话筒腼腆介绍音乐背景的样子还是那么栩栩如生,而最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份颗粒感十足的古典乐演奏。
作为他的粉丝,我会把更多关注放在他作品上,而非他本人,这也是这位被动社交的音乐家的愿望。
模仿意味着失去自己,何不按照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路线。Just Do it!
愿每个人在音乐中治愈,在音乐中成长~
loved Miss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