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街上看到东北菜馆,川菜馆等以地方命名的饭店,都会觉得很土气,一点儿也不高大上。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那些土气的名字沉淀着浓浓的乡情。
渐渐的,自己走出了家乡,由开始的一年回五六次,再到只剩寒暑假。家乡在自己的记忆里没有了春秋,今年五一回家,妈妈在电话里问起回来吃什么,我想了一下回答说吃熬菜(大锅菜)。
在老家邯郸,熬菜是有重大节日,或者是招待亲戚才会做,还记得每逢家里过会,姑姑们和哥哥姐姐们都会来,妈妈就会拿出来平时不太用的大锅,做一大锅的熬菜,但是熬菜比较慢,菜一样一样的放,时不时就会听到或者是大姑姑或者是二姑姑喊我妈的声音,“美霞,锅开了,放冬瓜吧?是不?”“美霞,放盐了没有?”一会儿又听到,“放肉吧,割的肉多少钱?”“嗯,捏这肉割的不赖,也不贵。在俺那批发站,没这个好比这个还贵类。”“你们那要贵,那一会儿走时从俺这儿给你们割点儿。”……
通常听到聊到肉,马上就会听到一嗓子的声音,“端碗吃饭吧!燕敏,燕果,端碗吧,佳佳,给你奶奶端碗了啊。”这个时候也会听到姐姐们的回应,“就愿意吃俺妗妗做的熬菜,多放点肉啊!”“愿意吃得吃两碗,多吃点,熬得多,别剩下,剩下俺都得吃好几天的剩饭。”
接下来就是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大椅子小板凳的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饭,通常也会因为让奶奶坐哪讨论一下,姑姑们叫着奶奶,让奶奶坐到主位,奶奶通常回复,你们先吃吧!
这样的景象不知道是不是年年依旧,因为上学,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在家里过会了,哥哥姐姐们也已经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有时来赶集也是匆匆忙忙,相聚显得分外奢侈。
今天跟着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到天津培训,晚上回宾馆的路上车窗外闪过了一个东北菜馆,突然就戳中了自己的心,如果此时有一个邯郸菜馆,我一定会点菜单上的家乡熬菜,我肯定也会评价说,没我妈做得好吃。
想到这里,仿佛看到了那年夏天,一大家人围在不大的桌子上,大椅子,小板凳的吃着热喷喷的熬菜,时不时有笑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