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行动,维护河湖健康。7月7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保护母亲河实践服务团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开展“心系黄河 共建家园”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青农学子三下乡分队,我们秉持习主席绿水青山的理念,先后在黄河入海口、黄河文化馆和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开展实地考察。
“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 七月七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黄河入海口码头、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观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并且向当地游客宣传了关于保护黄河入海口的相关知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向大众开展。
七月八日,我们来到黄河历史文化馆参观学习,黄河千百年来她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上,党领导人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暴虐为害的历史,推动黄河治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让黄河岁岁安澜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次日我们来到了黄河文化馆,深度了解了历史上的黄河故事。
团队通过参观了解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仍亟待解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源所在。加强对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黄河流域必将迎来“大治时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黄河经九曲十八弯,过万水千山,终河海交汇,大河息壤,创造出年轻的土地,也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黄河三角洲。天地广阔,飞鸟翱翔,苇荡曳曳,水波粼粼……七月盛夏,每一样景致,无不诉说着黄河口的独一无二。这片年轻的土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是维护黄河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在这里,每年南来北往的鸟类超过600万只,被国内外鸟类专家形象地称为“鸟类国际机场”。古往今来,候鸟们延续着迁徙的习性,以艰辛而执着的姿态,实现着对于生命的承诺。迁徙之路看似充满诗意,实则危机四伏,而黄河三角洲湿地优越的地理区位和绝佳的生态环境,使得这片莺飞草长,林茵棋布的河海之地,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补给驿站和栖息胜境。
这便是我们最后来到的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七月八日下午,团队组织大家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参观学习,作为东营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加强对爱护鸟类、保护湿地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努力打造为开展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的重要场所,提高大家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参观三角洲和博物馆让我感受到生态环保精神的传承,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我在黄河入海口处接受这样一堂生动的保护母亲河的教育课程,觉得非常有意义。”实践团成员在完成社会实践后表示,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希望这次保护母亲河实践活动能给我们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用环保反哺生态,建设生态,更好地助力绿水青山。
一帧帧黑白或彩色的老照片犹如鲜活的记忆,带领我们回溯保护区的峥嵘岁月,一个个珍贵的瞬间,记录下保护区人一步步前行的脚印,书写着一页页荣誉的篇章。回首来时脚步,变化的是日益丰富的生态资源,是逐渐完善的保护规范,不变的却是保护区人坚定的保护信念,代代相传的奉献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在哺育中华儿女的同时,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手上,党领导人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黄河暴虐为害的历史,推动黄河治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让黄河岁岁安澜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