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钟声为谁而鸣

九月十八日,天色微凉,晨雾未散。

街角的梧桐叶轻轻飘落,像一封无人签收的旧信。 

可我知道,这一天,不能安静。 

因为八十九年前的今夜,1931年9月18日, 

一粒枪声,撕裂了沈阳的夜空,也撕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伤口。

柳条湖畔,一声爆炸,不是意外,是阴谋的开始。

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借机炮轰北大营,一夜之间,沈阳沦陷。 

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三十万将士含恨撤退, 

十四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三千万父老乡亲, 

在一夜之间,成了亡国奴。

那一天,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十四年血泪的开始。


我曾站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 

那口沉重的警世钟,静默如铁。 

可每到这一天清晨,钟声必响—— 

九声轰鸣,十八下回荡, 

一声一痛,一下一恨, 

像历史在耳边低语: 

“别忘了,别忘了,别忘了……”

别忘了,平顶山惨案中,三千多无辜百姓被集体屠杀,尸骨层层叠压,像一座无声的山; 

别忘了,七三一部队的冻伤实验、活体解剖,用活人做细菌试验,把人性碾成尘埃; 

别忘了,南京大屠杀的三十万冤魂,在血泊中睁着眼,看山河破碎; 

别忘了,千里无人区里,村庄焚毁,饿殍遍野,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哭不出声。

这不是小说,不是传说, 

这是用血写进土地的史书, 

是每一代中国人,都必须低头阅读的耻辱与悲壮。

可我更不愿忘的,是那些没有倒下的人。

是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胃里只有草根、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却仍挺立如松; 

是赵一曼女士,受尽酷刑,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绝笔; 

是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在白山黑水间,用血肉筑起不屈的防线; 

是无数无名的士兵、学生、农民,拿起猎枪、锄头、菜刀, 

在密林、在田野、在街头, 

用生命呐喊:中国,不会亡!

十四年,不是十四年和平的等待, 

而是十四年不屈的抵抗, 

是母亲送儿上战场,是妻子守着空房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是孩子在废墟中捡起半本课本,继续念:“人之初,性本善……”

今天,我们不再流血, 

可我们,还能流泪吗? 

还能为那段历史,心痛如绞吗?

我见过年轻人在社交平台笑谈“九一八”为“就要发”; 

我见过游客在纪念馆前嬉笑自拍,像逛游乐场; 

我见过有人质疑:“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提它干嘛?”

可我要问:如果连我们都不记得,谁还会记得?

如果连我们都说“算了”,那无数英魂,岂非白死? 

如果连我们都说“放下”,那侵略者的后代,会不会说“从未发生”?

忘记历史,就是第二次沦陷。

九月十八日,不是让我们仇恨, 

而是让我们清醒。 

清醒地知道: 

和平,不是天生的,是用血换来的;

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拼来的;

国家,不是抽象的词,是十四亿人共同守护的家。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 

我们有航母劈波斩浪,有战机翱翔蓝天,有导弹守护边疆,有亿万人民挺直脊梁。 

可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忘—— 

越是强大,越要记得自己曾弱小;

越是和平,越要记得战争的痛。

九月十八日,钟声响起。 

它不为唤醒仇恨, 

而是为唤醒记忆,唤醒敬畏,唤醒一个民族的清醒。

钟声为谁而鸣?

它为你而鸣,为我而鸣,为每一个中国人而鸣。 

它说: 

别忘了那夜的枪声,

别忘了那些未闭的眼睛,

别忘了——

我们,是站着活下来的,

不是跪着苟活的。

勿忘国耻,不是沉溺于悲痛,

而是带着悲痛,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愿这钟声,年年响起, 

直到我们,真正强大到无人敢欺; 

直到我们的孩子,能在阳光下说: 

“那场战争,我只在书里读过。” 

而那一天,我们依然会说: 

“我们记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九月十八日 充满着痛苦和屈辱的记忆 一个禽兽的国家 开始用铁蹄践踏 一个文明伟大的国家 她曾经无比辉煌 却变得如此...
    沙鸥_f44c阅读 1,651评论 0 6
  • 那天没有雨,甚至找不出掠过树梢的风,一如今日的白昼晴空万里,暖阳度人。可谁也未曾想到,其时并不用想,祸根早已伏下,...
    曹白丁阅读 2,435评论 0 0
  • 2020年 11月13日 九月二十八日 周五 漯河市 多云 7:12 正念起床——该如何开启正念地一天? 选择:该...
    成长俱乐部阅读 1,456评论 0 1
  • 写在九月一八日 文/张超我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 中华民族从泥潭之中面临绝境 东北大地凄风苦雨电闪雷鸣 我们的同胞...
    张超我阅读 1,007评论 0 5
  • 朗读《生命之书》九月十八日“智力的运作”。 曾经我们认为智商、智力很重要,后来又发现情商对一个人的影响重大,前几年...
    蒋午珍阅读 7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