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作品中没有一句废话,句句有深意,句句藏玄机。所以我一直主张,她的作品适合精读,这样才能在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外,欣赏到她绝妙的创作美学和叙事策略。
她对细节的敏锐把控无人能及,从衣服的质地、食物的味道、房间的布置,到月亮的形态,风雨的声音,无一不是她偷偷洒下的命运的种子,然后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
在其长篇小说《半生缘》中,她更是不遗余力地在诸多细节中埋藏了命运的伏笔。
原来,爱在细节,不爱也是。感情不是突然就变淡的,缘分也不是突然就消失的,一切皆有征兆,凡事皆有因果。
世钧与曼桢恋爱期间,送给她一枚60元的红宝石戒指。
不过这枚戒指尺寸不大合适,曼桢戴了大,世钧便从旧绒线衫上扯下一段绕在戒指上,绕几绕,给曼桢重新戴上。
这枚戒指是两个人的定情信物,世钧打算过几天便要向母亲宣布二人的关系。
张爱玲有意让这枚戒指的尺寸不合曼桢的手指,寓意着他们的感情注定无法稳固。
随着故事的进展,这枚戒指兜兜转转,流经不同的人,见证了他们的感情从浓到淡,从缘起到缘灭的整个过程。
世钧父亲见到曼桢后发现曼桢很像以前认时的一个舞女,一石激起千层浪。
世钧希望曼桢搬家,并在父亲面前否认有曼璐这个姐姐;曼桢觉得结婚后父亲跟曼璐不可能永远不见面,况且姐姐已经结婚了,理应如实相告。
他们俩一个维护父亲的体面,一个维护姐姐的尊严,起了争执。
嫖客和妓女,到底是谁更不道德?曼桢这句话让世钧听了刺耳,沉默,苦痛。
曼璐突然取下戒指还给世钧,世钧顺手把戒指丢在纸篓里转身离去,两个人不欢而散。
当感情碰到了拦路虎,世钧便展现出懦弱和逃避的一面,不敢直面问题,只会意气用事。他将戒指扔进废纸篓的行为,潜意识里是他对这段感情没有足够的重视。相比曼桢,他更在乎家族的体面,父亲的权威。
祖母生炉子时从纸篓里捡到戒指交给了曼桢,怕母亲发现没戴戒指又要问东问西,于是曼桢又把戒指戴上了。
接下来,婚后的曼璐在祝鸿才面前失宠,为了稳住丈夫,她以病重为由将曼桢骗到祝家。被姐姐囚禁,被姐夫强暴,曼桢遭遇了人生至暗时刻。
为了反抗和逃跑,她敲碎了窗户的玻璃,把手割破了出血,染红了那枚戒指上的丝线。
她给世钧写信,用戒指作为酬谢托佣人阿宝去送信。但阿宝精于算计,把戒指和信一并交给曼璐。
待世钧跟曼桢失去联络,寻到祝家时,曼璐又将戒指交给了世钧。仅曼璐几句搪塞,世钧便误以为曼桢嫁给了豫谨。
从祝家出来后,世钧心灰意冷,看都没看一眼戒指,便把戒指向道旁的野地里一扔。
兜兜转转,这枚戒指流经这么多人,再一次被世钧亲手扔了出去。
本以为这枚承载他们爱情的戒指在关键时刻可以救曼桢一把,谁曾想,它却象是被下了咒语,让曼桢的命运走向更悲哀的境地。她与世钧的缘分也因此走向了终结。
如果世钧能仔细地看一眼这枚戒指,他就会发现上面的血迹,就会有希望把曼桢救出来。
可是,他没有。他就像扔一个烟头一样把戒指扔了出去,
而后,他的父亲病故,再然后,他娶了门当户对的翠芝。
他与曼桢的再次重逢,已是14年之后。
张爱玲在细微之处埋下命运的伏笔,让我们看到一个被忽视的真相:人生的错过,从来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次微小的选择叠加而成的必然。
而你,是否也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曾经的一句话,一个犹豫,一个转身,早已改变了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