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知足之足,常足矣。”意在说明人只有知足,才能快乐。
人心永远不知足,总有那么多欲望,有人因为纠结和贪婪的人性,感到痛苦。
有人总是将心态好坏归结于外界的环境,比如说自己有没有钱,有没有达到目的,认为生活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之后,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
其实,这样的人一生都不会有满意的时候,而真正聪明的人是在随时随地都能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增广贤文》之中说: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的时候就死去,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呢。
人生苦短,岁月经常在人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毫无预警地爬上大家的头顶,肆无忌惮的告诉大家年华老去,这就是满头黑丝到两鬓斑白的过程。
很多人看到自己有白头发就哀叹岁月老去,这个时候无形之中就形成了消极的情绪,而乐观的人却不是如此,乐观的人看到任何事情都会用好的一面去面对。
比如说,当他看到白头发的时候,就会想到有人未及年老就已经夭折,而自己却能够等到白发满头,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另外一种幸福呢?满头白发不也正说明了老天对于自己的眷顾吗。
孔子的故事富有哲理,有一天,孔子到泰山游玩,经过一个地方,在那里遇到一个老人,其貌不扬,甚至衣衫褴褛,也不修边幅,但是他却可以在田野之中放声高歌。
孔子见了之后觉得疑惑,心里想:“此人衣不能遮其体,如此穷困潦倒,有什么事情值得高兴呢,还放声高歌。”
老人也不抬头,不假思索的回答说:“令我高兴的事情有许多,你听我一一道来,天生万物飞禽走兽,只有人是最珍贵的,我能够成为人,这是开心的事情;而人世间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我能够成为七尺男儿,这又是一个开心的事情;人的生命有长有短,有的人生下来就死了,还有的在母亲腹中未足月就离去了,我能够活到现在九十岁这么长寿的事情,难道不值得高兴吗,这是我第三件开心的事情;贫寒是人生最平常的事情,死亡也是人寿终之时,一个人能在贫寒之中寿终正寝,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孔子听了之后非常肯定他的话,就说:“老先生说的实在是太好了,你是一个善于安慰自己的人,真是知足常乐。”
有的人把知足常乐的心态看作不思进取,看作生活颓废,但是却不知”知足常乐“的背后,才是人生最好的心态。
哪有人能够将人生活到十全十美呢,老话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够保证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吗?
正是因为生活很难,所以我们才要足够积极,足够开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处境,内心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以在思想上谴责非议嫉妒,但是也可以带善良的状态去看待,你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属于你,心态的好坏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周国平老师在《安静的位置》中说到: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来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
人生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不要太过于纠结遇到什么,只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调整心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