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索引
1.1 索引是表的目录,在查找内容之前可以先在目录中查找索引位置,以此快速定位查询数据。对于索引,会保存在额外的文件中。
1.2 索引,是数据库中专门用于帮助用户快速查询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类似于字典中的目录,查找字典内容时可以根据目录查找到数据的存放位置,然后直接获取即可。
2. 索引选取类型
2.1 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更好: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在磁盘、内存和CPU缓存中都需要更少的空间,处理起来更快。
2.2 简单的数据类型更好:整型数据比起字符,处理开销更小,因为字符串的比较更复杂。
2.3 尽量避免NULL:应该指定列为NOT nuLL,在MySQL中, 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因为它们使得索引、索引的统计信息以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
3. 什么场景不适合创建索引
3.1 对于那些在查询中很少使用或者参考的列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既然这些列很少使用到,因此有索引或者无索引,并不能提高查询速度。相反,由于增加了索引,反而降低了系统的维护速度和增大了空间需求。
3.2 对于那些只有很少数据值的列也不应该增加索引。因为本来结果集合就是相当于全表查询了,所以没有必要。这是因为,由于这些列的取值很少,例如人事表的性别列,在查询的结果中,结果集的数据行占了表中数据行的很大比 例,即需要在表中搜索的数据行的比例很大。增加索引,并不能明显加快检索速度。
3.3 对于那些定义为text, image和bit数据类型的列不应该增加索引。这是因为,这些列的数据量要么相当大,要么取值很少。
3.4 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这是因为,修改性能和检索性能是互相矛盾的。当增加索引时,会提高检索性能,但是会降低修改性能。当减少索引时,会提高修改性能,降低检索性能。因 此,当修改性能远远大于检索性能时,不应该创建索引。
3.5 不会出现在where条件中的字段不该建立索引。
4. 什么样的字段适合创建索引
4.1、表的主键、外键必须有索引;外键是唯一的,而且经常会用来查询
4.2、数据量超过300的表应该有索引;
4.3、经常与其他表进行连接的表,在连接字段上应该建立索引;经常连接查询,需要有索引
4.4、经常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字段,加快判断速度,特别是大表的字段,应该建立索引,建立索引,一般用在select ……where f1 and f2 ,我们在f1或者f2上建立索引是没用的。只有两个使用联合索引才能有用
4.5、经常用到排序的列上,因为索引已经排序。
4.6、经常用在范围内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了,其指定的范围是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