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牙藏毯
文 | 物道
有人说,西藏人的身影,不是在马背上,就是在一条美丽的藏毯上。人们在藏毯上吃饭、做针线活、闲聊、喝奶茶······对西藏人来说,藏毯就是他们的生活。杨永良是为数不多还在坚持做手工藏毯的人,在他眼里,机器做的藏毯再便宜,也比不了西藏人一用就是三代的手工藏毯。
入夜时,杨永良坐在了织机前,伴着平稳的呼吸声,熟稔地织着藏毯。织累了,他就叼着一根烟,走到自己的院子里看看藏地浩瀚的星空。
他是西藏加牙村里唯一还坚持手工织藏毯的人。 “从前织藏毯还是很了不得的事,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织布机都从早响到晚。”不过对于现在的村民来说,出去打工,要比织藏毯赚的钱多多了。
➊ ➋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➌图片来源「余婷婷」
藏毯,是由西藏当地的羊毛织成的毯子。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一生与牛羊打交道。他们的温暖厚实的羊皮袄,遮风挡雨的牛毛帐房,牛奶做成的甜咸奶茶······样样离不开牛羊。而被称为世界三大毯之一的藏毯,更是他们的骄傲。
➊ 图片来源于「余婷婷」
➋图片来源摄影师「吴刚」
大部分藏羊多生活在海拔很高的草原,常年能抵御高原的极寒和风雪的它们,靠的就是厚实而浓密的羊毛。而草原上纯净的空气和天然的青草,让藏羊的羊毛光泽而富有弹性。用这种藏羊毛做成的藏毯,使用数十年后,依旧手感柔软,厚实温暖。
在杨永良家,一张张颜色艳丽的藏毯在地上铺着。藏毯以蓝、红、黄、绿为主,图案包括花朵、麋鹿以及几何的色块。这些藏毯的颜色异常地鲜艳和冲突,但被匠人织在一起,却有种奇异的协调。西藏的阳光明亮祥和,照在色彩浓烈的藏毯上,人们常会恍惚眼前的不是一张毯子,而是西藏寺庙里绚烂而神秘的精美壁画。
➊➋➌图片来源于「余婷婷」
图案在心里,闭眼睛也会织
杨永良说自己家世代织藏毯,到他已经是第七代了。
织藏毯不容易。织30厘米的藏毯,几乎要用掉一整只羊的羊毛。然后还要将这些羊毛花一天的时间捻成织毯子用的线。
藏毯的颜色鲜艳美丽,是因为藏毯羊毛染色的染料多萃取自橡壳、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线时,要将毛线、染料一同放入锅中浸染,再拿到河边漂洗、晾干,如此反复,直到颜色足够饱满。接下来羊毛线还要经过匠人无数次反复的捻线、打结、砍线、平整,这才能一寸寸蔓延出一条美丽的毯子。杨永良说,即使是自己技法高超的父亲,一个月,也就只能织一条普通大小的藏毯。
➊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➋➌图片来源「余婷婷」
小时候,杨永良在炕上睡觉时,父亲就在炕沿边织毯。那时候的他发现,父亲织毯是“凭空”织的。织任何图案,不用画图纸,也没有实物在眼前参考,但织出来的图案不仅栩栩如生,还对称又整齐。直到他自己织了几十年的藏毯后,他才明白,“图案在心里,闭着眼睛也会织”。
➊➋➌图片来源于「余婷婷」
一条藏毯三代人
草原连绵的青藏高原上,生活了无数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对于时常要搬家的他们来说,家里都不会有太多纷繁的物品。可在西藏,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有两条好藏毯,一块供佛,一块用来招待客人。
“一条手织的藏毯,越用越结实、越用越光亮,传三代人没有问题,而机器织的,最多也就用20来年。”虽然手工藏毯的成本逐年在涨高,但杨永良还是坚持着手工的传统。
➊➋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一条藏毯上,女人可以做一天针线活,男人弹一曲悠扬的胡琴,小孩在上面爬来爬去,老人则慢悠悠抽几口大烟袋。转眼间,小孩变成老人,看着下一代在同一块毯子上安静地生活。
对杨永良来说,藏毯,就是每个西藏人家生生不息的生活,“就像草原上照常升起的太阳,依旧璀璨的星空,和一个简单而美丽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故事永不停止,我们才会告别对藏毯的无知。”
➊ 图片来源于「余婷婷」
➋图片来源「新华网」
文字为物道原创,部分图片由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授权提供,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网,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