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本来是好事,不工作,衣食也有保障了,且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是,偏偏有这样的人,退休了,反而茫然了,不知所措,心中常常有失落感,成天闷闷不乐,渐渐的,身体垮了,有的甚至早早的去见马克思了,这种现象,我身边有,媒体也时有报道。
为了避免这种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一退休,便八方联系以前的好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什么旅游啊,什么初中同学会啊,什么高中同学会啊,特别是麻将,重新拾了起来。
对于麻将,很早以前,曾经打过,那时打的是倒倒胡。后来下岗买断了,为了谋生,外出打工,十多年来,一直不敢打。
现在退休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打打小麻将,不要让自己闲得无聊,不然的话,就像有句顺口溜说的那样:麻将你不打,没有人和你耍。
然而,麻将打多了,感触也多了,所谓牌品即人品,有的人,赢得起输不起,赢了,春风满面,输了,嘛批娘批,甩牌使气,甚至发生口角是非,弄得来你不愿跟我打,我不愿跟你打,本来一项好好的娱乐活动,让人心情不爽。
慢慢的,我开始观察那些不打麻将的人,他们是怎么打发时间的:有跳舞的,这个不适合我;有唱歌的,我五音不全;有跑步打拳的,膝盖痛;有书法画画的,天生没得这个细胞。
那怎么办?看书吧。
书柜里的书籍,已经很少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眼了,书上的字,就显得小了,戴上眼镜,多看一阵,眼镜干涩胀痛,于是便在网上看,网上的字,它可以放大,这看上去一个简单的设计,是多么的贴心而又温暖啊!
看着看着,心里有写点什么的冲动,就在网上溜达寻找,看看什么网站适合自己,有点像逛菜市场,货比三家,最终选定了简书,觉得对自己的胃口。
屈指一算,来简书已经四十来天了,不知不觉的,越来越喜欢上简书了,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首先是那个日更制度,喔,说制度,好像不是很准确,因为它不是硬性规定,我必须日更,是不是?它好像是个契约,有点像扯结婚证,是我自觉自愿答应的,这似乎也不太准确,因为我如果忙,或者其他事耽误了,没有日更,也没有谁指责我违背了什么,于我也没有什么损失,唉,管它像什么呢,反正我觉得这个设计就是好,特别是对我这种懒惰而又不怎么自律的人,特好!它就像一个寡言少语脾气特好的老师,亦像一个训练有方的教练,默默的督促着我,使我不知不觉之间,每天都把这日更当成一件大事,始终牵挂在心间,一旦空闲下来,自觉或不自觉的,就会思量接下来的日更,写些什么呢?慢慢地,使我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耕耘写作的良好习惯;当然,慢慢的,有时也会彷徨不知道写什么好,甚至无从下笔,这就倒逼着我读书学习,特别是简书里很多“前辈”的优秀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注意,我这里的“前辈”,是加了引号的,不仅仅是指比我年纪还大的人,更包括那些比我年轻以及年轻得多的人,这里的“前辈”,是老师,是先生,是达人 ,是高手的意思,所谓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先。我在简书里,是一名岁数偏大的小学生,我是来补课的。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像我这种当过知青的人,除了少数人以外,大部分人的学习,是被耽误了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我不是虚假的谦虚,而是实事求是的自知之明,真的!我真的在简书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将继续的学下去。
其次,简书还是一个难得的让人心仪的倾述的对象,从古至今,无论高官或平民,无论富豪或穷人,无论帅哥或美女,谁没有忧愁烦恼之时,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文字能帮助你化解内心的块垒,简书,是一个理想的平台。我甚至觉得简书就像一个 再生能源发电厂,你把你心底的苦闷,忧伤,愤怒,委屈,悲哀,痛苦等等等等,这些负面情绪,统统的像垃圾一样倾倒给简书,似乎简书真的把这些生活垃圾焚烧了一样,然后转化成绿色的电力,回馈给你,你会感觉轻松了许多,心里的阴霾,渐渐的消散,那秋水一样的眼睛,那蓝天般广阔的胸怀,那满满的正能量,又回到了你的身上。
还有,更重要的是,简书,带给我快乐!不是流传这么一句话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想说的是:生活不仅仅是旅游和麻将,还有简书这块文字爱好者的天堂!当我带着老花镜,笨拙得像蜗牛一样缓慢地一个字一个字的打成一篇文章,发布在简书上时,就像秋天丰收了的农民的心情一样,疲倦而又喜悦;辛苦而又而甜蜜,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幸福的笑容,像水花一样,在我沧桑的脸上绽开。我也对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简书,对于我,的确是相见恨晚,就像一首打油诗说的: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恨君生迟,更恨己生早。不过,也不用悲观,高尔基是过:学习永远不晚。刘禹锡也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那就让我和简书,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得更 长,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