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找到书属于你的阅读进阶之路》算是聊了聊输入中的阅读。今天想跟大家说说输出这个事儿。
输出是个大问题!
输入决定了你是谁,输出决定了你能成为谁。因为世界不看你的输入,看的是你输出。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没遇到过,你身边也一定有。看了很多东西,不管是从书里,公众号,抖音,快手,抑或是道听途说。
我知道一个哥们,每天就刷公众号的文章,刚开始刷的不亦乐乎,就这么刷了一年,公众号加了几百个,但是刷的自己已经崩溃了,集中表现在开始怀疑自己。不刷吧,好像有点儿用;刷完了,原来真没用。不断地循环,觉得自己刷的越来越空。
这就叫:“刷了个寂寞”。
你会发现,别人说点儿啥,你都知道,而且能聊上几句。
这个时候,要是问的深入一些,:“为啥?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你可能就接不上了,或者陷入卡顿状态。
这个就叫做,把自己学成了U盘。
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会发现身边会有一些人,很苦恼一件事:我怎么样才能记住?
“记住”这件事本身没错,可是,你若没有相应的CPU去提取,用处不大。现实生活毕竟不是考试,不会的,就搜呗。你再能存,你存的过互联网吗?
你需要的是内化。
什么叫内化呢?怎么样才能内化?分享个故事,大家感受一下。
大物理学家普朗克当年获了诺贝尔奖后,每天奔波于各种演讲现场。讲了一段时间后,给他开车的司机都把演讲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了,他就跟普朗克说,你讲的这些我也能讲,不信咱实验一次。普朗克一听,有意思,那下次演讲你替我,我给你当司机。于是下一次演讲,普朗克的司机就登上了演讲台,他洋洋洒洒的讲了一晚上,内容和普朗克一模一样。但演讲完后要和观众互动,台下一个教授举手,请教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当然答不上来,他就抖了个机灵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让我的司机回答吧,于是真正的普朗克上台回答了问题。
“普朗克的知识”就是内化过的知识,是活的,他可以在不同场景运用不同的知识,这就是活性知识,。
而“司机的知识”就是惰性知识,是他被知识操控,就是,他能认识每一个字,并且能讲出来,但是他不懂。
知识还是那些知识,但是拥有知识的人不一样。结果就是,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另一个是,物理学家的司机。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普朗克和司机到底差在哪?
讲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一个模型:黄金圈的模型。
司机只知道,复述语言,哪怕换一个词都要纠结死。
而布朗克知道这个知识是什么(what),甚至知道在什么范围内能转化,什么情况下不成立;知道这个知识能怎么用(how),一个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需要用另外一个知识,两个加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知道这个知识从哪来(why),为啥是X不是Y,怎么得到的,它本身的结构是什么,等等。
(这段话,说的有些抽象,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话,是我的问题,我的水平有限,不能表达的更通俗。表达的更通俗易懂,一定是我写作的方向。)
司机只有一角,而普朗克知道整个冰山,甚至知道冰山还会变化和移动,而且时刻关注冰山的变化,和冰山所处的环境,甚至还有隔壁冰山的动态。
而普朗克拥有的这个冰山就就叫做知识体系。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从我上面的分析就可见一斑了。
1. 弄清楚它是什么,最简单的方法,试着自己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
2.这个知识,从哪来?能怎么用或者一个知识不够和其他的知识连起来用?把它想清楚,越清楚,你就越明白。
3.看到一个现象,要去问背后的原因;学到一个知识,要去找到理论支撑,即,多问为什么?
4.既然是体系,那就必须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连点成线。
看这好像很简单,其实这事儿能干一辈子。
知识体系的打造,无止境,但是很重要,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持久的学习。
好消息是,知识体系这事,你做了就能有。
坏消息是,有了知识体系,未必能给你带来财富。
另一个好消息是,有了知识体系这个东西,真能让你爱上学习,并且不断地,广泛的学习。
未必能变现,刚开始,也并不是那么有趣,但是,坚持下去。你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学习。
先别着急笑,没准儿,他是真的。
写在最后,输入,输出,是一个闭环,锻炼的你的“消化系统”。
樊登,罗振宇,吴晓波,他们讲了那么多真能记住吗?当然不能,他们是看了一些东西,消化了,输出。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不知道,输出啥?
去输入吧,去看书,看好书吧,相比较于碎片化,体系化更能让你有所思,有所写。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输出?
来写作吧!
我已经开始了,你呢?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阅读问题,或者是我没有谈到的点。
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进步。
易习,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