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期,我同朋友去餐饮店兼职,店里有一个小姑娘,刚读完初中,家里没条件继续供养她读书,只好到社会来赚钱。
第一天 ,我们下了夜班,肚子咕咕叫,便同行出发去吃麻辣烫,小姑娘老早说她不吃,只是陪我们一起去逛逛。
到了店里,小姑娘嘴里一直念叨着“我好穷啊... ”
当我们各自在挑食材时,她偷偷凑到我身旁问我一句:“我东西能和你放一个筐子吗?”
我心想,小姑娘可能是吃的不多,不想再添加一个碗,好省几块钱吧。
我点头同意,和她说:“行啊,你把你要吃的食材放到我...”话音未落,她十分顺手地把她想吃的鸡柳、鱼蛋放到我端着的盆子里,手上不停夹着肉,嘴上开始念到“靠你了,靠你了”。
接下来兼职的几天,她没有问过一句,那麻辣烫多少钱。我才明白,那几句“靠你了”是什么意思。
它等于“你请我吧。”
我和她是第一次见面,也是第一次一起外出吃饭。
她,没有说清楚,没有感谢,也没有提起。
两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才愿意为对方奉献,同时也不会去计较究竟奉献了多少。
没有任何人是博爱的,甘愿去为一个被动的行为买单。
我只好归咎于,她年龄还小,家里条件不好,罢了。
贰。
通常下午的时候,店里会清闲些,我和朋友的工作任务较少,可以凑起来聊聊天。
一次,朋友突然和我说:“我不太喜欢那个小姑娘。”
我问她“怎么了。”
朋友跟我说:“前几天和她一起去市场帮店里买食材,顺便给自己买点零食,她也买点零食,但是没带钱,让我替她付,回去便还我,这种情况都有好多次了。”
“那...她还你钱了吗?”我警惕地问道。
“还倒是还了,可每次还我钱,不是少两块就是少三块。”
我皱了皱眉头,不禁想起上次麻辣烫的事。
“我不是请不起她吃东西,我只是不喜欢她这种‘理所应当’的态度,我凭什么每次都帮她多出几块,我的钱也是我自己赚的。”
一次两次的无偿帮忙,或许是因为同情、怜悯、疲于计较,我可以为你做简单的辩护,但次数多了,便不值得我再为你做任何事了。
更可笑的是,起初我们买零食会主动和她分享,后来我们不想买了。她索取不到就责怪我们太过吝啬,还教育我们“你们要对自己好一点啊”。
有次下午,我和朋友正聊天着,女孩从厨房慢慢走来,向我们抱怨好饿。
我直白地说道,“下午都是这样吧,我们也挺饿的,忍一忍就过了。”
“还好我有零食。”只见她走到柜台旁边,蹲下来在下层柜子里摸索,塑料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直到她抓出一个大袋子,我瞥了一眼,里面饼干、面包、薯片什么都有...
她掏了两个巧克力派,喜笑颜开地走回厨房。
这大概就是朋友和普通人的相差之处吧。
和朋友之间,大家都是默契地有来有往。
他们会珍惜你的好,感恩你的好,也会回应着你的好。
叁。
同样,有个女生令我印象深刻。
某天,在宿舍。我在自己床上整理书包,顺手拿出钱包,隔壁床的女生突然和我说:“诶!你钱包借我看看。”
我以为她是好奇钱包的款式,没多想,就把手上的钱包递给她。
下一秒却看到她打开我的钱包,查看里面的金额。刹那间我心里咯噔一声,我有几分几角全要被她知晓了。
我还来不及开口,只见她从我的包中抽出个五十元人民币:“先借我五十行不?反正你还有。我过年再还你。”
“反正你还有。”这句话突然让我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那会儿才第一个学期刚开学,她说的“过年”,岂不是来年了么。
要怎样训练自己,才能如此坦荡地从别人的皮夹子中抽走别人的钱。
还有类似的情况。
学校放假,我一如既往地准备骑车回家,她却让我陪她一同走路回去,我犹豫过后还是同意了。
一路上,她和我说,她为什么总会央求别人请客,她说那是因为她把对方当朋友,那些不算朋友的人,她才不去理睬。
于是,我当天莫名其妙欠了她一顿饭。
走了一半程路,她弯了个腰,说:“好累啊,我不想走了,我想坐车回去。”
“再走走也就到了。”既然决定要走回去,我便决定走到底。
“不想走了,我还是坐车吧。但我没带钱,等下你帮我付一下吧。”
是的。我帮她打了车还付了钱,而车费再没被提及过。
我一个人拖着装满课本的书包继续走着,心里想着“再也不这么傻的走回家了”。
很不巧,中途遇上下大雨,没有带伞的我被雨浇成了落汤鸡,狼狈地跑回家。快要精疲力尽的我本以为可以赶快进家换身衣服,却发现家里没人,而自己身上没钥匙也没手机。
人和人的感情,有时候好像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谨慎,拆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也许只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也许只是因为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所有的情感再也不见。
我刹那间意识到,我们本不是朋友,将来也不是朋友。
后来我得知,她对很多人说过那句“我把你当朋友”。
可惜,我们常常明白对方要求的不合理,却又抹不开面子,不懂得如何拒绝。
明明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但我们总习惯于当个“老好人”,一次又一次的默许,甚至有时候会怀疑,究竟是对方太过放肆还是自己太过计较。
肆。
“你这么有钱,请我一下怎么了。”
“你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味,我能吃几口吗?”
“我没吃早餐,那是我的早餐”
“没事,早餐可以少吃点,给我吃点呗~”
“我真的好穷啊,借我点钱,我明年还你”
上述那些习惯不断向人索取的人,他们的各方面条件未必比给予者差。他们奉行“拿来主义”,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得多。
而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一味的不对等只会让人不愉快,没有人有义务为一个人付出。
我给你,是情分;我不给你,是本分。
一些人在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下意识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姿态,面对此种状况实在是想说,自己去争取说不定来得更快呢。
我可以接受我主动请朋友吃饭,或是朋友以打趣的方式让我请客,但所有的主动权在“我”,“‘我’愿意”意味着“你值得”。
就像伸缩弹簧,你越是带有侵略性地想要我这里拿到什么,我对你越是避而远之。
任何事都不是理所应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迁就别人的生活。
更何况,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几次小情分,而对你感恩戴德,反而会在你初次拒绝之时怒指你的不顾情义。
给予和付出能有双向反馈的人,才是我们更值得交往的人。
关注公众号:白羊阿
接受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