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共藏有30余件,约占全世界总收藏量的一半。
真正的汝瓷由于年代久远,又大多为出土器,故釉面老化,有土沁,目前我们看到的,无论是博物馆藏,还是民间收藏绝大多数为出土之物,一些所谓的传世品和馆藏汝瓷,无论是清宫旧藏,还是民国或解放前就拥有的藏品也是出土器,这就有别于新出土和老出土之分了,行话称为“生坑”与“熟坑”,而世上绝无一件流传几百年甚至近千年之物在人间传代。
除此以外,在器型方面,除我们常见的瓶,碗,盏,洗,炉外,还有众多的精品是博物馆内见不到的,它们没有露面,却大多深藏在一些收藏家手中,在民间广博的天地里。在笔者的手中还有一些不可思议的藏品和人物摆件,如十八罗汉像,舞女佣生肖摆件,牛头杯,孔雀杯,双凤尊,三龙炉,龙首,鼠耳炉,以及造型各异的香炉,香薰系列,这些藏品来历已久,有近几年的,也有三十年前的。经过研究,对比,釉下均无气泡。有土沁,器型古朴规正,胎轻壁薄,釉厚如堆脂,容重测试均在范围之内,为古瓷无疑。对于器型与工艺,笔者曾去过河南现代汝瓷生产厂,看过他们仿制的产品及器型。但工艺标准与古代汝瓷相比还相差甚远。只有你拥有真品,有系列收藏,有了经验,便有感觉,在真伪器物面前才能一看便明。
汝窑瓷器的特点有哪些?汝窑瓷器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即: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芝麻挣钉、冰裂纹。香灰色胎:指汝窑瓷器的胎色就像我们家里烧香时落下的香灰的颜色。淡天青色釉:如前文所述,这种藏品征集,甄选V信:Ying950467 淡天青色釉非常难得,窑内的位置、温度和气氛都会影响最终的釉色。虽然有一个标准,都想烧成那样完美的釉色,但事实上却不可能。烧窑太复杂,不同的窑位,温度、气氛不一样,瓷器烧成后的釉色就会有变化。比如说,有的器物的盖和器身分开烧成,二者釉色就明显不一样。
芝麻挣钉:除了瓶、盏托等少数器类采用垫饼垫烧致使圈足底下无釉外,绝大部分器物采用的是“裹足支烧”,即器物底部满釉,这样就不可能用垫饼来垫了,否则,烧成后器物跟垫饼粘在一起就拿不下来了。因此,就采用小支钉支在底下的方式。支钉分两种:一种是环形,上面带支钉;另一种是饼形,上面带支钉。支钉一般是三个或者是五个。烧完以后把支钉敲掉,就留下细小钉痕。支钉痕像芝麻粒大小、芝麻粒形状,绝大部分都不是很圆,所以叫“芝麻挣钉”。冰裂纹:汝窑瓷器釉面普遍有开片,片纹不一,最漂亮就是那种一层一层鱼鳞状的斜茬开片。汝瓷釉面开片的声音非常好听,我去年跟耿先生去汝州的时候,恰好赶上一车刚出窑的仿汝窑瓷器,开片声像风铃一样清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开片会不断出现,刚出窑时开的最厉害,因为窑内的温度较高,出窑后遇到常温,温差比较大。之后,瓷器在流传过程中,遇到冷暖变化时,釉面仍会不断开裂,只不过开得没这么厉害了。据库房老师傅说,在瓷器库工作的时候,如果环境特别安静,没有杂音,偶尔会听到“呲儿”一声,那就是瓷器釉面的开裂声。瓷釉开片都是随机的,自然的,人很难干预控制,所以叫“自然天成”。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笔者1989年亦在遗址处采集到壶的残片一件,其釉色为标准的天青色,但在壶嘴处有浅浅的刻花,也应是未烧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窑因稀而贵,故历来传得神乎其神,如文献中记载其曾以玛瑙为釉,其实,玛瑙在一个科技工作者眼中不过仅是石英一类的砂石而已。
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仅见于传世的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这是来自四川藏友的一件汝窑瓷器,现要出手,有想要的可以联系我资讯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