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黄帝内经·素问》
从我回到农村起,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我面前,把手一伸。便让我诊脉。摸了左手脉,又摸了右手脉。之后看看舌苔……。
这象一场考试。
估计全世界独有中医看病是病人掌握着看病的主动权。虽然是病人来求助医生。可却是由病人先对医生进行能力测试。这个病人可以完全不懂医学。但却是权威考官,因为他手里掌握着试题的正确答案。
诊完脉,轮到我答题了。一样样说清病人的病症、感觉、起因、病理……。
病人象主考官一样绷着脸听着,渐渐地露笑容,最后伸出大拇指赞道:“好脉条,好脉条啊!就你给治了,下药吧!”
记得五月份我从杭州回到漳州乡下的第二天,就有一位老人来找我,她说你给我看看吧!我不说哪里有问题,你给我看,我看看你说得对不对。
我习以为常,因为每一个过来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在考我的,常常都在自喜,这样也挺好的,既学了脉症,又多了一项辩证技巧,这样也自然地多了一份信任。
诊脉过后,最近感觉感冒了,脖子不舒服,头重重的;人还会偶尔发热;干咳痰白。听着我说出这么多症状,她连连点头;太对了;我看了别的医生,打针、输水、吃中药;说了症状都没当一回事。你倒好全说中了。
给开了两剂中药;其实按理一剂是可以好的,两剂只是为了巩固。她又说多拿几剂吧!万一两剂没好呢?我说够了,对症的中药两剂就够,回去吃明天就好了,放心吧!
第二天过来医馆告诉我吃了一剂已经感觉浑身舒服了许多。她又说要不要开些补的药补回来?我告诉她,本来开的两剂药就带了补阴的功效,因为你本身是阴虚发热而感觉不舒服,又加上输液、打针加重了。所以给你两剂药把它扶正一下就好。
中医被西方一些人视为巫术不是没有道理的。西医看病,问清症状,还要做透视、化验、检测等等。有时还要穿刺、内视,或者要从体内摘下一块组织做病理切片。甚至干脆来个剖腹探查,怎么也得先看清楚了“病”才决定怎么治,这才是科学的嘛。
中医看病,如果站在西医的角度不禁要问中医:你看到“病”了吗?这个病指的是病变、病灶、病菌、病毒,也就是实质性的病。是拿得出,看得见,测得到的。
中医拿不出这个病来。那就可以说中医是在“猜”病。
很多人问我,中医能治什么?中医能看出感冒吗?
答案是可以的。很多人来看病都像是在对我做的一场考试;你说对了就是合格的,通过了他们的考试;其实我还想说“中医是可以预知疾病的”。
前段时间和一位病人说“你现在是脾虚亏了,心脏过段时间会有问题,要注意了”。
这位病人回答说“我很好呀,没什么的;不以为然。”
结果过段时间来说“我最近感觉心慌、漏跳一拍了”。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
西北之人,气深而浓,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邪随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陕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
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极效之方,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土人所笑矣!
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治法,用钱挂颈,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即将此线挂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黑点记脊上,用艾灸之,或三壮,或七壮好消,永不再发。服药无效。
--徐灵胎《五方异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