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莫言曾在一次发言中说:“1984年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觉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遗憾,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余华说:“马克思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我对他除了崇拜没有别的了。”
如果说一本普通的小说是一棵树,那么《百年孤独》就是一片森林。
花了一个星期读完了这本书,花了三四天去思考书里面所呈现的内容,也阅读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和笔记。
发现想写的内容很多,一时之间又不知如何下笔。
索性今天就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后面打算再读一遍,写成一个系列。
1 作者介绍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不需要怎么去介绍的,如果你还不知道说明你对文学作品没想法。
这里我还是想要介绍下他,就像毛姆说的,一个作家的作品跟他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
想要深刻了解一部作品,必须对作家的生平有所了解。(不是原话)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在哥伦比亚玛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
童年的时候是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外祖父是一个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思想激进,但为人又很善良。
不难解释他书里面对上校军队生活描写的精准了。
外祖母博学多才,有很多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马尔克斯是最忠实的听众。
7岁马尔克斯就开始读《一千零一夜》,他成长的世界比普通人多了一份。
1936年随父母去苏克雷生活。
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48年辍学以后去当了记者。
有意思的是很多著名作家都是记者出身,比如得过诺奖的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老人与海》),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1984》),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等等。
记者是个辛苦的职业,但是所见所闻所思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见下图。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族长的秋天》也很震撼,最近打算重读。
最震撼的是这本书出版于他的四十岁,36岁就动笔写这部旷世奇作了。
五十多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文学殿堂最高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患病与世长辞。
2 写作背景
哥伦比亚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到十九世纪末发生了大小几十次内战,数十万人丧生。
统治者们的残忍和虚伪,民众的愚昧和无知,都被作家写进了书里面。
布恩迪亚家族从最初开始到最后结束,人和人之间没有温暖,没有理解,没有帮助,他们各自沉溺在自己的欲望里面,最后在孤独的汤药里浸泡到死亡光临。
虽然都是亲人,可是物理距离无法承载他们内心的鸿沟。
勤劳能干的乌尔苏拉花了一百年也没能改变这个家族基因里的桎梏。
上校打了几十年的仗,回头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这像极了那个时代想要摆脱穷困,落后愚昧,融入大世界的拉美国家。
作者这样让人震撼的描写大概也寓意拉美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跟上时代的进步,对抗生命的孤独本色和地缘的局限性。
他以布恩迪亚家族从地球的消失告诫人们,如果所有人都只沉浸在自己的欲望和孤独中,那么这个民族也会在多年以后消亡。
3 作品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的诺奖作品,也是马尔克斯最杰出的代表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体量上跟《百年孤独》还是没有办法比。
有人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我只能说,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写了几代人很多不同方式的死亡。
本书一共26万字,并不长,也不难读。
之所以很多人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是因为没有读完,前半部分确实因为会因为父亲,儿子,孙子同样的名字所困惑。
但是越到后面人物越少,故事也就越简单了。
作品主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从搬到马孔多以后到最后一代人的消亡其间的生活故事。
全书有一种不同与其他作品的笔调,恕我才疏学浅,没法用语言描述。
就像一片雪花落下来,看着轻盈美丽,但化在皮肤里却有着刺骨的冰凉。
网上火爆的自称出自这本书的鸡汤句子都不是出自这本书,马尔克斯是不会在这么伟大的作品里写像“人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或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这样的话。
他会说“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曾经躲过三次暗杀,五次受伤大难不死,身经百战安然无恙,却败给了无尽的等待,屈服于凄凉的晚景,在一间借来的光线昏暗的屋子里想着阿玛兰妲。最后一批他知晓下落的老兵出现在报纸的照片里,卑顺地仰着面孔,身旁站着不知名的共和国总统。”
“我知道你老了,可现在才明白你比看起来的样子还要老得多。”
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作者也都是从多个角度去描述,做到了有血有肉。
关于魔幻,确实很魔幻,也很恐怖,看完这一段“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忆纠缠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房,不禁羡慕凋零玫瑰间横斜的蜘蛛网如此沉着,杂草毒麦如此坚韧,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气如此从容。
这时他看见了孩子。那孩子只剩下了一张肿胀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路把他拖回巢去。”
这个画面出现以后,在我脑子里就不想走了,直接吓走了我的睡眠。
关于内容,后面我们慢慢说,下面还是介绍大家最需要的人物关系。
4 人物简介
第一代:
父亲: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
母亲:乌尔苏拉·伊瓜兰
ps:他们是表兄妹关系。
第二代:
老大:何塞·阿尔卡迪奥(情人:庇拉尔·特尔内拉-一个儿子,妻子:丽贝卡·布恩迪亚-无后)
老二: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雷梅黛丝·摩斯科特-无后,情人庇拉尔·特尔内拉-一个儿子)
养女:丽贝卡·布恩迪亚 (丈夫何塞·阿尔卡迪奥--无后)
女儿:阿玛兰妲·布恩迪亚--无后
ps:老二虽然和17个女人生了17个儿子最后都被杀了,没有后。和情人生的儿子,最后作死被杀了,也无后。
也就是三支血脉这一代只有老大这里有了一个私生子,第三以后都是这个孩子的后代。
第三代:
老大私生子:阿尔卡迪奥(何塞·阿尔卡迪奥,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儿子)(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老二私生子:雷奥里亚诺·何塞(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庇拉尔·特尔内拉儿子)--无后
ps:上校的基因自此失传了。
第四代:(父母-阿尔卡迪奥,妻子桑塔索菲亚·德拉·彼)
双胞胎:
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无后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第二(妻子: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情人:佩特拉·科特斯)
女儿:雷梅黛丝·布恩迪亚---无后
ps:三个孙辈都是老大私生子的后代。
第五代:
何塞·阿尔卡迪奥
梅梅·布恩迪亚(情人奥雷利亚诺·巴比伦-一个儿子)
阿玛兰妲·苏尔乌拉(丈夫加斯通,情人奥雷里亚诺·巴比伦)
ps:这三个孩子都是双胞胎奥雷里亚诺·第二的。
第六代:
奥雷里亚诺·巴比伦(梅梅·布恩迪亚和奥雷利亚诺·巴比伦之子)
ps:梅梅和情人生的孩子。
第七代:
奥雷里亚诺(罗德里戈)
艾雷利亚诺·巴比伦和姨妈阿玛兰妲·苏尔乌拉的孩子,出生后带着猪尾巴,被蚂蚁啃食而亡。
ps:梅梅的私生子并不知道自己也是这个家族的血脉,外祖母一直也没有告诉他的真实身份。
乌尔苏拉也不知道一直养在家里的孩子是自己姐姐的孩子,还以为像母亲说的是摇篮里飘来的孩子。
写在最后:
如果说小说是描述一个人,一般的作家会描述人的外貌,衣着,谈吐,思想,但是马尔克斯还描述了这个人的血液,身上的汗毛。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选一部小说来读,那么我一定会推荐这一本。
很多人读不下去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读的太少了。
读得少就意味着对小说的表达方式不清楚,理解能力较弱。
看似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的情感。如果这个读不懂就是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很难进行下去。
第二心不静。
这种复杂的作品是一定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去读才能懂的。一旦跑神你就会迷失在众多的人物中,不知所云。
如果读不懂就多读几遍,或者去网上搜索各路英雄豪杰的解说,然后大致了解了书的剧情再去读。(注意区分虚假信息)
理解了这本书,你就读透了人生孤独的本质,人性欲望的归途。
会明白,回忆是天上的云彩,当下的一切生活才是美好的,值得花心思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