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说:古典+采铜,这是个人认知、个体精进方向的大咖,早懂早用早受益。
之前刚学完采铜的《精进》,现在接着学古典的《跃迁》,深以为然。
序言部分已经很给力。
今晚又把第一章学完,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十六个字:寻找支点,利用杠杆,撬动自己,达到跃迁。
杠杆呢?文中讲得已经很清楚,就是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或者隐藏的底层规律,那个“暗箱”。
撬动自己?不是撬动地球。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有句风靡世纪的话传到了今天: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为什么?因为他手里掌握着杠杆原理。
我们再回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之间攻城掠地时所用的投石车,就可以想象,用杠杆把自己撬动起来,就像那个飞升的石头,又高又远,那个跃迁的程度之壮观。
《跃迁》就是要告诉我们,个体的精进太慢,只有借势跃迁,才能赶上这个巨变时代的速度。
那么,这个支点在哪儿?其实,我理解的支点应该是个人前期努力精进积累达到的一个点。没有前期的刻意练习, 没有“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的日积月累,又怎么能产生“能量激发下的突变”。
正所谓,“能积微者,速成”。这个速成,就可以理解为跃迁。
只是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要更新认知,不能再重复低水平勤奋来“积微”,而是要巧妙地用社会杠杆放大个人努力,要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
引用作者的原话就是:“自我精进、终身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一个站位再好、加了再多杠杆的人,如果自己不够努力精进,也无法达成跃迁。”
关于“范式”,我觉得书中解释得不是很直观,又或者这个名词的意思有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意思能懂,姑且就这么理解吧。
作者在开篇讲,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就是具备搜索能力、思考能力、洞察能力。我们的思考方式要从“独自思考”主动改变为“联机的独立思考”。
什么是“联机的独立思考”?
我们都经历过线下教育时代、在线教育时代,眼下处于无边界教育时代。
所谓无边界教育时代,书中是这样说的:老师是一群“人机合一”的新教师——用大数据理解知识盲点,用联机专家完成教研,他们是掌握了最新呈现方式的各领域专家。
这里又回答了“什么是未来的职业通用竞争力?”
就是懂得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维、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接下来讲到,自我跃迁有三个渐进式的阶段,首先是认知跃迁,之后达到能力跃迁,第三个阶段进入爆炸式的能级跃迁。
要达到跃迁三级跳,我们就要学会不断升级心智模式、洞察和借取趋势、聪明地勤奋。
当然洞察的就是三大趋势: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联机的独立思考,人机合一。
不过,有三种人是无法达到跃迁的,我们一定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比如无法操控自己注意力的人;比如无法过滤繁多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比如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最后,我们还要学习高手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外包大脑”。
这又是一个新名词。在这本书中作为高手的作者,给我们颠覆了太多的认知,这就是高手和普通人的距离。所以,我有必要学习“外包大脑”的解释: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历史有过的三次外包。
第一次是语言产生的时候,人类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写作,讲故事成为技能。
第二次是书写和印刷术的出现,人类走出了语言短暂又不精确的限制,读写能力成为教育体系的新宠。
第三次是互联网的出现,大脑被认为不该用来记忆,要用来观察、思考、创作和影响他人。要把记忆能力外包给搜索引擎,把协作外包给网络,把体力和职能外包给机器。
作者用24字为我们总结了今天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质: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很好记,又很有趣,关键是总结得非常实事求是。
好了,第一章,高手的暗箱,我们就学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