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左右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黑夜似乎对这个世界极为不舍,徘徊逡巡始终不愿爽爽快快地离去。
天上有月,冰盘一般,淡淡的。挂在楼顶,挂在树梢,挂在人的脸上。月色是朦胧的,像梦,飘渺不定;又像轻纱,如烟似雾,却无处不在。一切就被它这样裹着,罩着,脱不开,逃不离。
这样的时候,本是有些清冷,有些寂静的。无论这风,还是这月。
然而并没有!似乎有声传来!
没有?你再听听,仔细听听!听到了吗?
啊,我听到了。那是什么?
那是读书声!朗朗的读书声!
谁在读?
少年,一群少年!
他们怎么不多睡会?
多睡一刻就是落后一刻,他们不能忍受落后的耻辱!
他们不怕冷吗?
只要心里装着光明,走到哪里,都是艳阳高照。
声音渐渐地响了起来,穿过树梢,越过黑夜,碰上坚硬冰冷的墙壁,沉默了一宿的墙壁在这一刻,似乎也正在被慢慢地焐热,慢慢地融化,它刚睁开慵懒的眼睛,就一下子被这声音吸了进去,不由自主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它也开口读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男孩子在读,女孩子在读,一个班在读,十个班在读,十八个班都在读。开始如川,高高低低,来来回回,在群山峻岭中盘旋穿梭,闪展腾挪;不久便似长江黄河,带风雨雷霆之势铺天盖地而来,让你躲闪不及,只能被它淹没;最后,最后终成大海,浩浩荡荡,一往直前,波澜壮阔,靓丽无边。
可你仔细听来,却又各有各的精彩。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又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低回,还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谁也遮不住谁,谁也挡不住谁,谁也代替不了谁,百花齐放,各不相扰,你有你的娇艳,他有他的雍容,各领一方,各有特色,少了谁,都是最大的遗憾。
这朗朗的读书声重重地砸向大地,大地被唤醒了;钻过密密的树叶,树叶被唤醒了;掠过远处的高楼,高楼被唤醒了。就连天上那一轮月,也觉得有点不合时宜,讪讪地隐着身子。于是,整个世界,都被唤醒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肩上,既饱含着前人的期望,又寄托着时代的担当,他们,是未来的栋梁。想我华夏,悠悠千载,更有何人、何事、何物能与此相抗?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其人其言,犹在目前;少年意气,还看今朝。他们是扶摇直上的鲲鹏,是翱翔九天的雄鹰,是精心打磨的利剑,是经霜浴雪的寒梅。厚积可以薄发,量变可以质变,正可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正是他们啊!
一叶轻舟过书海,不惭江山万古情。
奋斗吧,少年!
努力吧,少年!
腾飞吧,少年!
你的精彩,世界的精彩,都由你,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