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鲍鹏山教授作。

鲍教授说: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一、鲍教授对古贤圣者对素质理解的解读:

(1)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唤醒,有情怀、有热情、有性情;

观-看,多阅读,有洞察力,有判断力

群-有群体意识,有责任感

怨-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这是何其的独到的见解)

(2)孟子“四心”

恻隐之心-仁,爱心,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义,羞耻之心

是非之心-智,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智慧

辞让之心-礼,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二、教育的两大使命:

一)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把人类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二)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技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

文化的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而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是手的教育。

手的教育能让你更有动手能力,而文化的教育能让你的心灵变得柔软、温暖、慈悲。

今天的老师所起作用就是在价值的判断上引领学生。

三)有见地的观点举例

鲍教授提到很多非常有见地的观点,我就取其中一个让我非常有感触的例子:一张卷子的目标不应该是100分,而应该是80分。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说,我们通过大基数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比通过小基数100%地掌握知识要容易得多,这是一个基本的认知心理学常识。

100分,当我们把60分确定为及格线的时候,相当于给了学生40分的犯错空间,这样他的思维就活跃了,胆子就更大了,敢于提出独立见解了。

古人是何等有睿智的教育观念啊!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成长路,书中自有解忧法!

要记住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

就应多读圣贤书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