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忧伤 ——观《长乐未央》后感 期待《长乐未央》已久,因为这是我们二人台编剧班班主任张磊老师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部戏还未搬上舞台之前,曾入选“剧本孵化计划”之列,随后入选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当然,更重要的是,带着一颗探秘的心,很想一探究竟:山西京剧院是如何演绎西汉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会带给我们怎样视觉冲击?与十多年前上海京剧院排演的麟派京剧《成败萧何》有什么不同?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带着如许期待,走进了剧场,看到了这出让人感觉淡淡忧伤的戏。 这是一出悲剧,自然会忧伤。西汉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为戏曲舞台提供了说不尽的故事与素材,而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经历都让人唏嘘不已。 十多年前的《成败萧何》写的是萧何的悲剧,写了在皇权重压之下忠臣的身不由己,发出了“成败岂能由萧何”的历史诘问。今天的《长乐未央》重新赋予这段披着面纱又特别有张力的历史一种新的诠释,也写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但是着重写个人性格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命冲撞。描述了韩信由重用到被杀的全过程。因着角度不同,两个戏各有千秋,演绎出了不同的味道。而《长乐未央》恰恰就是那淡淡忧伤的味道,看完这场戏不由会一声叹息,会浮想联翩,会感觉意犹未尽,会引发连绵不绝的思考。 《长乐未央》还原了一个全新的韩信,这是一个心有大爱,胸怀大志、想干大事人。他有着自己的理想,有满腹的抱负,可是这样的人也有短板,有时候会有点恃才傲物,关键时刻会选择退缩,尤其他年少那段胯下之辱的退缩则完全有悖士可杀不可辱的的传统儒家思想,为仁人志士所不齿。于是,他青春年少时的这个污点深深烙印于世人心中,注定他的人生命运多舛。以至于他第一次见到吕后时对方那种不屑的眼神就能说明一切,而后遭到她的多次陷害。可是,那时的他不以为然,旁人眼里以为他的懦弱,在他看来只是一种生存智慧,他认为人生就是有所坚持,也有所忍让。 于是在戏里,韩信心无旁骛,坚持着他的坚持。他一心只为社稷苍生,一心寻找识他的伯乐,一心寻找机会。不被项羽重用,则转投刘邦,未被重视,在出走之时被萧何月下追回。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此时的刘邦正处于过半百大业未成心生忧患之时,又陷于军心涣散之际,对刘邦而言,韩信的出现恍如眼前黑暗中的一丝光亮。虽然韩信的倔言傲语微惹他不快,但仍力排众议起用,并信誓旦旦,卿不负我,我不负卿。刘邦的态度很诚恳,韩信相信了,从此他的生命开始有了亮色,甚至达到人生的辉煌,官拜大将军。好景不长,韩信自请欲立齐王。此时的他为何选择这样做,戏里说是为更好的统领齐地,理由尚显牵强,感觉有点假,此时的他应该是有些功高自傲。而前来带妹妹投亲的蒯徹则点醒他,与其请立,不如自立,并把可能面临的后果说得明明白白。在可能面临的厉害关系前,他不是不明白,只是不相信而已,他最终选择了信任,选择了忠贞。但是,韩信的请立却挑动了刘邦那根本来就敏感的神经,再加吕后的挑唆,自此韩信在刘邦心中的印象一落千丈。可韩信浑然不觉。再后来,他又在关键时刻流露出他的退让性格。垓下之围项羽兵败,本应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但是韩信偏动恻影之心,念旧情惜昔日不杀之恩,又一次与刘邦的信任失之交臂。两次递进的关键事件,流露出他当断不断的一面,最终被夺兵权。而当陈豨劝说起兵谋反,韩信仍然固守曾经的誓言,或者年少时的理想还在,唯恐再陷百姓于安危。总之,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刘邦还是原来的刘邦。没想物是人非,刘邦非彼时困境中的刘邦,他也不再是昔日风华青年,早已失去优势。当刘邦让韩信跟随征伐陈豨时,两难抉择让韩信选择退缩佯装头疾再犯,最终刘邦狠下杀心。人世最令人叹息的就是:世道捉弄,那个昔日曾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在成人后依然不能摆脱被人左右的命运,这是韩信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因为必须依附于某种政治势力,才能施展才华的人,虽然努力在自主与依附间寻求平衡,但这个平衡点何其难寻。 《长乐未央》立足于对人物全新塑造的同时,也立足于对人物人际关系的思考,从而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韩信与刘邦,一个是执政者,一个是谋将,当韩信提出平定三秦的谋略时,两人惺惺相惜,俨然超越了君臣关系,全然就是一对忘年交。随着韩信的无意冒犯,两人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而当刘邦想起远方被贬失去兵权的韩信,不由产生相怜之心。却在一番试探之后,顿生杀意。无意为刘邦反案,只是挖掘人性深处的一丝光亮而已。该剧就是写了两人由相惜、相怜、到最后相恨,写了不可调和却又躲不开的历史悲剧。这两个忘年交的男人的相交,因为身份地位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注定只是生命里一场短暂的交集。戏里两人之间由惺惺相惜,到最后离心离德的一段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写出了权力最终对人性的倾轧,透视出真实的灵魂。观众在观戏过程中,不自觉徘徊于人物命运的起伏,沉浸于各自人生的体验里,从而在心理上达到与剧中人物的契合。 《长乐未央》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韩信的故事广为人知,命运大起大落,但进一步贴近人物需要探寻其真实心迹。戏里两处闲笔貌似用处不大,但却对人物心理刻画有画龙点睛之用。淮阴侯府内韩信醉酒后与陈豨月下比剑,明是比剑暗是表露心迹,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心中有大爱的形象,同时为后面情节开展做铺垫。刘邦与韩信在征讨途中发生的事虚虚实实,但由实生虚,一段关于并驾齐驱的一番对话耐人寻味。写出了两个人之间心理较量。而这场对弈,一个有意,一个无心;一个试探,一个躲闪。最终韩信不敌刘邦,回过神来时已晚矣。看似无意的两人之间的对话,却把内心的真实意图展露无遗。同时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构思了同乡女子齐淮,镶嵌上有情有爱的情节,这样使得韩信这个人物丰满起来,最终帮助其完成其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 因为剧中冲突扣人心弦,有些道白之间都是严丝合缝,每一句都耐人琢磨,实在无暇琢磨演员演唱的一腔一调,无法像欣赏传统京剧剧目那样细细品味其一板一眼,只是一门心思沉浸在剧情里。落幕走出剧场除了忧伤只记得舞台道具雄浑古朴自由,体现出恢宏壮观的气势;还有陨等民族乐器的加入,营造出空阔辽远的氛围;充分调动光线色调帮助更好体现人物情绪,尤其舞台上多处的红色点缀富含多种意义,无论是开场戏的红色大帐还是齐淮与韩信千里相会时背景的红色光线都是为剧情的规定情境服务。 用京剧这种完备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展示历史风云中韩信起起落落的人生,是贴切吻合的,有着无穷的舞台潜力可挖。而山西省京剧院近年来活力多多,频频排演新戏,为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这只是其中一部而已。因为是首演,显然场与场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加强,韩信请立的理由稍显牵强,人物的性格肌理有些地方还不太分明,醉酒后没有呈现出醉态,这些细节还是有待加强的。但瑕不掩瑜,经过精雕细琢,定会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