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相信不少家长又该陷入接送孩子、陪读陪练、检查作业,甚至在微信群与老师撕逼的各种折磨之中。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真心不容易。但是,在繁杂的育儿事务之余,家长们不妨跳出来换换脑子,思考一下如何做一个好家长,本期我们便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个人认为,好的家长是具备独立人格与成长心态的家长。这两点看似简单,要达到却很难。
一、独立人格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人格的人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独立人格一般意义上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操守。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工作中独立自主,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家庭相处方式上也会有独立精神。
我们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就是因为家庭是孩子所能接触到的“第一社会”,家长的相处方式、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等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和原生家庭结构能给带给孩子非常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原生家庭结构很重要。
而在原生家庭结构当中,家长双方因为性格特征、经济收入、家庭状况、社会地位、教育背景、风俗习惯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在家庭结构当中,总有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不对等的家庭结构,长时间相处下来,往往伴随着一方独立人格的丧失,或者对对方独立人格的不理解、不尊重,进而出现争吵甚至伤害。然而家长的相处方式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能接触到的夫妻相处方式,或者说是与异性之间的相处方式的“最初体验”。因此这样的状态往往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择偶标准以及与异性相处的方式。
具有独立人格的家长,在相处的时候会互相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空间,并且因为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会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不会因为经济地位或者个人收入,或者其他原因而丧失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此外,具备独立人格的家长,也会尊重并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因此,在我看来,具备独立人格,是成为好家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成长心态
成长心态与固定心态,是个人对能力产生与发展过程的不同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常常具备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认为能力可随学习而增长,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而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往往具备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变的特质,人无法通过经受失败和困境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常任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来定义自身的能力。
为什么说好的家长需要具备成长心态呢,因为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一种倾向: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是自己生命或者事业的延伸、能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梦想。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做投射。家长的这种行为背后,有这样一种潜在的逻辑:家长认为自己这辈子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只能达到目前的成长高度,能力已经固定了,不会再有成长进步的空间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固定心态。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就是认为孩子还年轻,有可塑性,各种能力还有发展潜力,还有很大的成长进步的空间,所以家长会认为孩子有打破桎梏替自己实现梦想的可能。这是一种成长心态。但家长这样的心态是双重标准——以固定心态看待自己,而以成长心态看待孩子。
我们所说的好家长要具备的成长心态,并不是这种双重标准的成长心态,而是始终如一的,对自己、对孩子,都要保持成长心态。一方面是家长要相信自己还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与空间,把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高度、所希望获得的能力发展,寄托在自己的个人努力上面,活到老,学到老(毕生发展),这样也能给孩子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家长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正确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付出的代价、所犯的错误,所遭遇的痛苦以及经受的挫折等等。这些都能够通过孩子能力的发展以及正确的引导而得到克服、跨越。
独立人格与成长心态,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具备却很难,甚至大多数的家长压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缺乏的是什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希望本期的分享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也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具备独立人格与成长心态的好家长!
谢谢您的点赞支持!
欢迎转发分享,您的分享能够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欢迎您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法律热点知识我将与您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