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恣在
岁月婆娑,我们踉踉跄跄地走到现在,也可以说被时代推赶到了当下,回首过往,很多事情无论我们有没有等待,它都来了,有时候来得猝不及防,有时候却望眼欲穿。
前几日和老妈聊天,一言不合就被催婚:“抓紧时间找男友吧,再不找,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我只能笑着说急不得,而且在我内心深处始终坚信:最后留给我的就是最好的。但我能够理解母亲的迫切,她只是希望她正值花信年华的女儿能够在成为半老徐娘之前找到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理解归理解,不将就也是必然的,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不是空泛的思想,肤浅的物质和纸醉金迷的生活。
自小我就没有养过长发,到读大学之前都是假小子发型,终于等到上了大学,心中暗生情愫: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毕业后,奈何头发确实及腰了,却一直没有等到要娶我的少年。所以我现在的处境就是头发的长度和家人朋友都在催促我找男朋友。一些亲朋好友问我:“现在有没有男生追求你啊?青春就这么几年,别耽误了!”每当这个时候,无论有没有男孩子追我,我都会回答没有。因为有一种并不美好的现象如恒河沙数:两天喜欢三天爱,七天追不到就拜拜,快食时代就是这样,目的性很强,这个遭拒就换下一个,总会碰到一个迫不及待的,这种喜欢廉价如草芥,不忘初心才是弥足珍贵。
而与这种时代相对比的是上一时代的爱情。“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寄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说到一生只爱一个人,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金岳霖,这个终身不娶,情有独钟于林徽因的男人,成为了女生心中理解对挚爱追求的标杆。有人说他是失败的,因为林徽因并没有嫁给他或者爱上他;有的人说他是成功的,因为他等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并穷尽一生的爱着她。之所以会有这两种见解,是因为心动和动心是两码事,前者是心动,后者是动心,心动就好像你在途径的路上看见一朵芬芳馥郁的花,然后你迫不及待的想把它摘下,而动心是蓬花层层绽放,只要心不死,它就永远不会合上。心动只是喜欢,是从自爱的角度出发,而动心是爱情,会从爱她的角度出发,前者渴望的是你也等同的爱我,后者渴望的,是不计回报地守护对方幸福,无论幸福的创造者是不是自己,而我不遗余力等待的,也是后者,等待一份了解与默契,坚定与决心。我不敢去高谈阔论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不曾爱过,所以爱在我心中它是极度完美的,就像清晨的微风,不要束缚,不要占有,不要去从对方身上挖掘注定会落空的意义,只是简单、平淡、熟悉,而不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凄美,也不是在荷尔蒙的刺激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
前两天与一个同事饭后闲聊,聊到他周末与女朋友的生活状态,着实让我羡慕了一番:他说,他们周六会去泡一天图书馆,安安静静的充实自己,回来的时候去逛菜市场买菜做饭,他说他爱上了逛菜市场,这样的日子他不累,反而很享受,我说他爱上了家庭与生活。然后他告诉我他女友以前并不是这样爱读书的,反而是看偶像剧到凌晨三四点,在他的带领下,她已经养成每日读书习惯一年多了,当时我脑子里即刻浮现出一句话;女孩子一定要找“养”你的人,而非养你的人。他有思想,便会“养”你的内在,他见识广博,便会拓展你的视野,精神上的“养”远比物质上的养重要。
我很坦白的承认,在这个速食时代,经年漂浮红尘中,见过了太多的曲终人散,人走茶凉,但在百毒不侵的外表下,也有身心俱疲的时候,偶尔也想有一个肩膀容我假寐片刻,也想在情绪泛滥的时候,有人纾我心结,也想感受佳人在侧,烛影摇红的情调,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这只是因为年轻所以不甘孤独,对的人仍需等待,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什么都不要想,只需要优化充实好自己足矣(我若盛开,蝴蝶自来)。于是我又回归从容,耐心等待一个心照不宣,相互供养,携手于烟火人间的少年。有人说,理智的人看事太透,容易爱无能,感性的人看事太真,容易爱泛滥。而我,既要活的明白,又要活的精彩。
最好的爱情,最值得等待。
愿你是不久的清晨,向我温柔的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