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围 定 律
奸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王朝的灭亡,国家的劫难,往往与他们有关。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他们围绕着权利中心做定向移动,并形成包围态势。而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
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爱心]包围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古话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作为中国历史十大定律之一的包围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呢?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从包围定律所涉及的社会学效应/定律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更多答案,欢迎补充。
1.蟑螂效应/螃蟹效应/共生效应:要亲君子,远小人;
2.温水煮青蛙效应/泡菜效应: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3.韦奇定律/奶头乐理论:不要失去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