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围绕芫荽喜欢者和厌恶者能争论个三天三夜不休,并且谁也没法说服对方。
芫荽并非中国原产,从它的别名“胡荽”即可知;此植物原产地为西亚至南欧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广袤地区,现在还没证据证实,究竟哪里才是其最初的故乡;而它传入中国,则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的事了。
作为香料(Herb and Spice)的芫荽或芫荽籽(coriander seed)是各种Masala混合香料的座上客;又因其鲜艳的绿色成为摆盘中的重要配角。
当然,不喜欢芫荽浓烈香味的人每次外出点餐时必定吩咐“不要加香菜”,纵然侍应下单时忘了或厨师忙中出错惯例撒了一小撮芫荽上面,coriander hater都会不屈不挠地将之消灭干净才可以下筷。
不过,对芫荽由讨厌到喜欢者也有之。
还是在袋鼠国留学时,我和一个香港女孩同住,由于口味相近的缘故,我们习惯一起煮食(我煮,她食,︿( ̄︶ ̄)︿)。可能一开始不算熟且“吃别人的嘴软”,她一直没透露不喜欢吃芫荽,而作为冇芫荽不欢者,我是每一道菜或汤都会放此绿色植物的。她默默吃了一个学期后,竟然,喜欢上了!!待放假回家,她家人还为此大吃一惊。
想想也有一种自豪感(咦?)
其实对于广府人来说,芫荽与其说是香料不如说是蔬菜,因为我们会大把大把吃芫荽,如吃其他蔬果一般。
到珠三角的江边海鲜棚吃河鲜的话,一般会要鱼汤。店家秤一斤鱼或杂鱼后,通常问“点整啊(如何做)?”,此时,食客会答一句“豆腐芫荽汤啦。”——或者食客还未回答,店主即刻接着问题送上提议“不如豆腐芫荽汤啦”,而食客99%不会反对。
别看这个汤只有几条绿草作配角,事实上它们可珍贵了。礼貌上,每个人第一碗汤都必须有一到两条芫荽才行,至于第二碗汤,如果汤锅里还有芫荽,那就是“手快有手慢冇”的争夺了<( ̄︶ ̄)>。
而家常自己滚豆腐芫荽鱼片汤的话,芫荽就一跃成为绝对主角从而数量大幅增加,至少有半斤左右,滚出来的汤色泽碧绿,喝下去甘香馥郁,乃夏天的一道佳肴。这个汤的做法,香港和珠三角又有些许不同,他们会加茶瓜——腌制过的白瓜,听说回味会更甘甜。
我自己则更喜欢番茄芫荽鱼(头)汤。鱼或鱼头先洗干净抹干水分,热锅到开始冒烟,放油爆香姜片,再放鱼或鱼头煎至金黄色,加滚水(不能用凉水否则汤色不白),用大火滚个十来二十分钟,鱼汤基本就成白色(酒楼的奶白色鱼汤乃起菜前勾淡奶造成的效果);番茄放热水中焗几分钟,皮自然易撕下来,然后切块,放进鱼汤里滚的时候用勺子稍微压一下,味道易渗出来,等汤好了,调味,放芫荽,即刻关火。那么一个颜色又红又绿又白,味道酸香的鱼汤就大功告成。
除了做汤,芫荽的另一“光荣时刻”就是冬天打边炉时。很多声称平时不吃芫荽的老友表示,唯一能接受的芫荽吃法就是打边炉时候的烫(或滚)芫荽。
那时候,广府清水边炉经过前面的肉和鱼的洗礼,清水变成清汤底,这时芫荽就该出场了。撒一把芫荽,心急者一烫就吃,而喜欢吃软的朋友则仍苦苦等待的同时更需声明,“这份是我的,不要抢!!”,只因护食不当的话,芫荽可等不到软身就被同桌喜爽的朋友横扫一空了。这,也是考验友情的时候哦。
听说日本有一种芫荽火锅,芫荽在火锅上堆成小山岗,底下是汤、肉和各种日式配料,配蘸酱吃味道一流。嗯,不知道哪家店愿意cos一下推出让我等芫荽党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