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小被父母灌输的思想是,不好好学习你就干xx工作去?在xx上,往往是一些廉价的工资职业。事实上,工资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尊重没太大的关联。
诺贝尔讲台的扫地大爷格劳伯,每年都上台扫地,最终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被灌输其他思想的那个孩子长大之后果然从事了父母瞧不起的职业。曾经有个孩子父母说,你不听话(不学习、考不好)你就掏马葫芦去!你就扫大街去!之类的话。孩子在摇头和哭声中一遍遍地拒绝父母,但是父母却全然麻木地拒绝孩子的哭。后来孩子学会一招,你们说我啥样就啥样吧!对,我就是掏马葫芦去,扫大街去,也比听你们的唠叨好。父母傻傻地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才好。
掏马葫芦或者扫大街赚的工资虽然少,但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不过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但赚的钱是干净的,花的钱也是安然自得。
曾经有个富翁的儿子,从来没体验过钱的来之不易。父亲让孩子去工作。第一天,孩子给父亲一枚金币,父亲看一眼就扔在了火炉。儿子站那全然不动。原来那枚金币是母亲给他的,他没有体验到钱的来之不易,自然不会珍惜。第二天,第三天,一样地重复第一天的金币扔火炉的情节。第四天,儿子双手捧着一个金币给父亲,父亲把金币扔入火炉时,儿子奋身不顾火的危险,边哭边嚎“那是我一天辛辛苦苦赚来的啊,你怎么说扔就扔?!”父亲让儿子体验到了赚钱的辛苦,自然也不像之前那么花钱了。
养孩子好比种庄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七八岁男孩当着全家老小的面前,指着爷爷说“我爷就是个搬砖的。”还一边说一边嘲笑着。我告诉他,搬砖一样是辛苦赚来的,没什么职业贵贱。男孩爸爸种下个瞧不起的种子,从小男孩这生根发芽,这离瞧不起爸爸,轻蔑妈妈也不远了。
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司机伯伯的皮肤和我们不一样?”母亲微笑着回答说:“上帝为了让世界缤纷,创造了不同颜色的人.”到了目的地,黑人司机坚决不收钱.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我….”这样的消极种子一旦被埋下,孩子会在这样的阴影里成长一生。
走路时,遇到任何职业我们不妨正面引导孩子,城市因为有了清洁工人,搬砖工人,不同肤色,我们的城市因为有了他们才更美。这不仅是大人关注的美好,也给孩子心灵埋下一颗积极的种子。
现实中,是我的钱、物,终究是我的,别人抢也抢不走。不是我的钱、物,任何坑蒙拐骗偷的方式都会终将化作乌有。《弟子规》里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不是正当来路来的,不会体验到钱的来之不易。反之,是我们辛苦赚的,理应珍惜。
养孩子好比种庄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七八岁男孩当着全家老小的面前,指着爷爷说“我爷就是个搬砖的。”还一边说一边嘲笑着。我告诉他,搬砖一样是辛苦赚来的,没什么职业贵贱。男孩爸爸种下个瞧不起的种子,从小男孩这生根发芽,这离瞧不起爸爸,轻蔑妈妈也不远了。
任何正当职业来的钱,来路正,花的也心安理得。反之,会被自己或子女挥霍殆尽。
相对一个认真扫地的人和浑浑噩噩对付生活的人,我更钦佩前者。
社会上是万万少不了掏马葫芦或清洁工的职业的。因为大社会的公德心需要每个小小的人去建立,我们的公厕少、垃圾桶少,自然多了很多清道夫。不论地上的清道夫还是地下的清道夫,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环境才更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