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涑南雁
闲暇之余,看到一篇关于“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忍”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忍只会伤害自己”和“说才能解决问题“这两个观点的阐述,告诉大家一味地忍耐会伤害自己,只有把事情清晰透彻地说出来,才能解决问题,对于作者的观点,我是认同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理解的“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等,这些都是古时圣贤留给我们的忍耐之法。
忍,不得已而为之。
常言道:“忍字头上一把刀“,我相信没人愿意自己头上整天悬着一把锋利的尖刀,整天提心吊胆地活着,所以多数人选择忍实属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
近代慈禧的想法固然是腐朽的,晚清政府割地赔款、卖国求和的勾当更是人人唾弃。即便如此,老佛爷在“胸有成竹“的时候还是趾高气昂地同时向多个西方列强直接宣战。
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之后(当然也包括法国的不胜而胜和大清的不败而败),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界的”老佛爷“开始变得”委曲求全“。面对西方列强,一向飞扬跋扈的她致死选择忍耐。
有人会说拿慈禧和晚清的事情讲道理有点不合时宜,那咱们说说春秋末期发生在吴越两国(当然主角是越王勾践)的故事。
公元前494年,历来不和的吴越两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战争。吴王夫差秣兵历马,准备攻打越国,为父报仇。越王勾践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想要先发制人,结果战败。
危急存亡之际,经过权衡利弊的越往勾践派人带着重金、宝物和美人贿赂吴国权贵。保住性命的勾践携妻带子“弃越归吴”入吴为臣,在阖闾(吴王夫差的父亲,上一次吴越战争中受伤不治身亡)坟墓旁边一间石屋里给夫差喂马。
由于“改造期间”表现良好,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于是放勾践返回越国。
然后就是“卧薪尝胆”、“乘虚而入”、“灭吴称霸”等一系列大家熟知的故事。
如果不是胸怀大志却无路可走,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屈身去给另一个国王做当牛做马,甚至为病中的夫差尝粪?
所以当天时、地利、人和于己不利,即便拼死一搏也毫无胜算的时候,能做到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绝不失为大丈夫之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