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婚后第十七年,突然抛弃稳定富裕的家庭,去巴黎寻找梦想——绘画。斯特里克兰德在巴黎穷困潦倒,极度痛苦郁闷,又决定远离世俗文明,来到塔希提岛绘画,直至死亡。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月亮是存于天上的美好,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一般认为,月亮代表着人生的“终极理想”,而六便士代表着平常的现实生活。在书中,斯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他有着天才的执着与癫狂,可以为了追求心中的“月亮”而毫不犹豫地抛妻弃子,抛弃“六便士”。似乎他成功了,从坚定追求“月亮”那一刻起,他变得冷酷无情,他愿意被误解,被怀疑,他愿意变得穷困潦倒,背负骂名,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最终在塔希提岛,他似乎真的脱离了“六便士”而追求到了他心中的“月亮”。
斯特里克兰德的经历大多是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但是其中却又有许多的理想性。斯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多岁时才开始于他绘画的学习,并且是暗地里学了两年而已,便在穷困潦倒中开始了他追求“月亮”的一生。而保罗·高更学习了十年的绘画,且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还继承过叔叔高额的遗产。保罗·高更在追求“月亮”的过程中,并没有如同斯特里克兰德一般,他有自己的“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抛弃“六便士”而追求“月亮”也成了理想性。但斯特里克兰德真的有逃离过“六便士”吗?
斯特里克兰德一生追求“月亮”,但是他却无法摆脱“六便士”对于自己的束缚。他需要施特略夫的救济,需要爱塔的帮助。他常常受困于自己的欲望,常常去寻找食物与妓女。在塔希提岛上,爱塔帮他处理了一切“六便士”相关的事情,可以说爱塔就是他这时候的六便士。书中借斯特里克兰德之口说出对六便士与生活的狠话与咒骂,但最后近乎不近人情的斯特里克兰德却唯独对爱塔充满了感激。在他落泪那刻,或许已经明白了人不可能逃离“六便士”而毫无顾虑地追求“月亮”。
在生活中,很多人想象过有朝一日,找一个地方隐居,逃离“六便士”,安心追求“月亮”。但是一旦真正的到了那个地方,你是否真的只需要颜料,是否确定你能忍受得住寂寞。我想,心中的那个“月亮”并不是有人帮忙打理一切,解决所有的“六便士”的问题,然后安心在塔希提岛进行创作,而是在“六便士”的柴米油盐之中感悟生活,坚定信念而仰望理想,不断追求,不断生活,最终在六便士中倒映出那轮月亮。在低头捡起六便士的时候,也能在六便士中看到那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