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吃苦也是变态
——乡村怀旧系列散文之“吃苦”
火山
人生之苦而未知苦,这样日子会幸福得多。其实,很多苦是比较出来的。如果选择不太留意,或者会让自己按照自己愿意的路子活下去,并且不会有更多的抱怨和指责。
幼时,我算数能力比较差,记忆力也比较差,邻居的小孩总是领先我一筹;后来我们长大了,有机会另外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告诉我那是长辈逼他这样子的,那些进步是压力换来的。原来成绩是大人们所放的卫星,并不是他的实力呢。怪不得后来,他有机会被安排进电信局,他都没有去,因为他不喜欢,只喜欢自己自由地做点小生意。
我也是这样被所谓的命运所安排了,我并不完全知道读书的苦,只是在挑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情绪的干扰,甚至会有一些社会风浪考验。后来毕业了,自己做了中学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算是明白现实的评价和状况如何了。有时好奇怪,越知道就应该表现得不知道才行,不然“自以为是”反而阻碍了自己的“进步”步伐。无意地趟过早期的学习关,可在现实关我倒是停滞着和不断反思着如何修缮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种情绪处理,纠缠于某些情绪才导致我们畏葸不前。愿意读书其实就是愿意被安装某些软件,而愿意读书对于我来说,主要是好奇。当好奇消失,读书的意义倒是变成一种消遣和休闲。也好是奇怪,这种状态反而是比较好的接纳的新思路,有时我会怀疑当初读书的意义和做法。究竟我们所学的甚至自己所坚持的,或者社会主流提倡的,都是一路吗?噢,原来我的好奇就是不少人眼中的吃苦,怪不得学习力就是改变力,能够随机随时改变当然有时顺当,但是滚着下来也容易。
对于现实的感觉,我也是觉得有点好奇,由于不明白,物色相对稳定的社会方位,就成为我的首选目标。也正是那样,我测试出自己的心态趋向,也看到了周围的人期望对我的要求、期望会是什么。这是个资源被无形分配的社会,同时也是互相计算着的社会,一方面驱动人做出不少价值,另一方面将价格打压到看起来公平的地步。怪不得工资形式模糊了人的价值体现,马克思暴露了这个社会原理之时,他走到哪里都被驱逐,甚至达到了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的地步。
生活仅仅是为了享受,那些吃苦的东西总是被人刻意遗忘;在熟悉的角落里,我们觥斛交错;在陌生的田野里,我们原始野性。都算了吧,唯有文化的包容和过渡,才将人和兽暂时隔离开来。文化绵延不绝,正是某些时刻种植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