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起冯唐,我都会突然失声,不敢妄下定论,一些词汇在嘴边反复斟酌,生怕形容得不够精准,从而亵渎了他。
作家之中,冯唐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仿佛凝集了整个世界的智慧和慈悲,却玩世不恭地抖着机灵,忽而又浪漫得不行,说出“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种旷世情话。让人又爱又恨,却又欲罢不能。唯有叹一声:他的每寸枯槁都灿烂,他的每种不堪都美好。
《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是冯唐沉寂4年后推出的随笔作品集。这本书汇集美学、禅意、世俗、浓情于一体,有他对世事一针见血的见解,有他毫不造作的小说,有他的毛笔、钢笔题字,还有他的63幅摄影作品,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冯唐。
书的封面乍一看简单极了,红蓝底子上word排版似的印着书名,翻开一看却别有洞天——冯唐陶醉地拱在一个熟女怀里,一只手肆无忌惮地捏着她光白的肩膀。我不禁哑然失笑:对嘛,这才是冯唐,做的了诗人,耍得起流氓的冯唐,臭贫地说着“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将来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内心无法安宁”的坏坏的冯唐。
翻开序言,冯唐却一反常态,正经八百地说:“年轻的时候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常将天地揣摩,希望终有一日妙理开,得大自在。人慢慢长大,喜欢略过本质看现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所谓本质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这本书,就和各位简单分享我理解的东方美学。”突然重新爱上他。46岁的冯唐长大了。
内容上,冯唐的杂文、随笔,无一不和自己的生活、工作、阅读相关。他从“眼·耳之器、鼻·舌之器、身之器、意之器、赖耶之器”等五种人的基本感官展开,透过接触到的事物,展示不同情调、趣味、审美与态度。“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禽兽一样的肉身,在世间做一些腐朽不堪的事情。”冯唐这样解释自己对器物情感的缘由,“人不是神,无法脚踏祥云或者头顶光圈,人通灵的精神需要落实在一些通灵的时间上……通灵时间,都需要一些器物实现……多花点时间在这些通灵的事儿,人容易有精神;多用些美器做这些通灵的事儿,人更容易有精神。精神即是物质,物质即是精神。”
他的文字从不媚俗,嬉笑怒骂不断如潮水涌出。读冯唐的乐趣之一就在于,你似乎永远也不知道他的下一句会跑到哪里。以前,他在作品中口角生风,调笑无忌,是肿胀的金线,他说肿胀的不一定是下半身,还有让你的心无法空荡荡的每个思绪。如今,他一本正经地写起纯文学,周身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他说:“世界这么多凶狠,他人心里那么多地狱,内心没有一点混蛋,如何走得下去?”
他说:“我会寻找两到三个一生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就能放松,做不掩饰的自己,见到也没啥特别的,但是不见到就会想念。”
他说:“在树下支张桌子,摆简单的酒菜,开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
他说:“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待在一起。所以如果看上一处房子,买了下来,让房子变得更理想的捷径,是鼓动好朋友也买在附近,共我山头住。”
这样的冯唐,谁能不喜欢呢?真想把冯唐当情人,可以偷偷一起胡闹开心,听他在耳边呢喃“可遇不可求的事,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
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