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我们党站在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高度所提出的,指导全党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要求。但在教育、指导孩子成长来说,最好不要把它用在孩子身上,因为“统一思想”会逐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说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启发孩子说出“奇迹”这个词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从八楼跳下,突然一阵风接住了我,我毫发无伤。希望孩子能回答出“奇迹”。结果有孩子回答“幸运”。
他很失望。于是再次启发:我继续来到八楼跳下,突然一阵风接住了我,我毫发无伤。他想,这次应该会说“奇迹”了吧。结果有孩子又说了“巧合”。
他感到无奈。于是进一步启发:我来到八楼、八楼(这次他特意强调了八楼)……他想这下应该差不多了。结果又有孩子说了“运气”。
他有点生气了。他又一次启发:我继续来到八楼跳下……这次他强调了一阵风接住。他想这次不可能不说“奇迹”。结果有孩子怯怯地说,“偶然”。
他愤怒了。越说越离谱,我就不信说不出“奇迹”,于是他又开始说:我这一次来到八楼……他在这一次又强调了“我毫发未伤”。结果孩子们全都不说话了,教室里特别安静。他感觉有些吓到了孩子,所以语气缓和了一些。就听见角落里传来,“习惯”。
他彻底疯了,他把“奇迹”写在黑板上一次又一地次强调,一次又一次咆哮,终于孩子们把“奇迹”这个词记住了,孩子们的思想终于全部统一了。 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们应该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以上的都会回答了。
但孩子们的回答全都是错的吗?也不尽然!第一次孩子回答“幸运”还是相当准确的,他用自己的失望把这个想法否决掉了。
第二次孩子回答“巧合”也没有错,因为恰好有风会接住,你当然就是“巧合”了。
第三次孩子说“运气”是因为你已经跳第三次了,还会有风接住你,能活下来的确就是你的“运气”。
第四次已经有很多孩子摸不着头脑了,老师到底想让自己说出什么呢?但他们还在努力去思考到底用什么词来表达最为准确,从老师的态度让他们已经有些胆怯,但他们还是绞尽脑汁地去思考了的,只不过想到“偶然”开始变得离谱,在老师态度缓和的时候也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了出来。
而到了第五次,学生已经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应该说什么呢?前面所说都是错的,老师的态度已经很明显,许多孩子已经不敢再去思考其他的词语来表达,都盼望老师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所以能有一个孩子说“习惯”,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知这个孩子是鼓足了多么大的勇气才敢说出口的。
悲哀啊!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被他在“统一思想”的行为中悄悄扼杀了。
这是一个笑话,但它不是寓言却胜似寓言,它能让我们反思到很多的教育道理。笑过之后我们是否应该痛定思痛地去思考:我们到底要搞怎么样的教育?我们到底要怎么样去搞教育?
这个老师真的错了吗?他没有错!他首先要求严格,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找出“标准答案”今后能考一个好“成绩”。试问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把“奇迹”回答成为“幸运”、“巧合”、“运气”、“偶然”、“习惯”甚至是其它,能正确吗?不能,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更何况学生考试成绩不仅仅只是用来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更是教师和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所以这个老师再怎么努力最终还是得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这个“标准答案”上面来,更何况“独木桥”就在那里,过不去,这些孩子的将来很可能什么都不是,他们就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甚至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说到这里,又有些人要抨击我国的教育考试制度了,其实考试制度虽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它是唯一公平遴选人才的方式,许多专家早就已经论证过了。假如没有了考试,“关系”和“后门”就会进一步压榨孩子们的生存空间,真正的人才也就会被随之埋没。只有那些手里掌握大量“资源”的“少数人”才不希望有教育考试制度,在这里我就不再大量地赘述了。
而这个老师错又错在了什么地方呢?其实他错就错在了极端化地认为只有“成绩”才是孩子和自己,乃至学校的唯一出路,因此他就把“统一思想”的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孩子不能表达这个脱离了“标准答案”的任何想法,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禁锢在了这一次的教学实践当中。那么从今往后,他所教过的孩子又有何潜力可言?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等待一个“标准答案”,人云亦云,绝不再敢表达他们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于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而统一地找出“标准答案”,成绩上去了,他变成了“好”老师,学校变成了“好”学校。而在这种“好”的背后,我们丢掉了什么?难道不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深思。
但是反过来想,孩子丢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能完全怪学校和老师,更不能把责任归咎到我国的教育体制头上来,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更是难辞其咎。我们有没有想过,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回答孩子突发奇想的问题?作为家长该如何启发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家长敷衍孩子突发奇想而抹杀孩子兴趣的例子确实是不胜枚举。
就拿画一幅画来说,一个孩子突发奇想把苹果涂成了蓝色。家长马上就会说,苹果应该是红色的,应该涂成红色才对,这世上哪有蓝色的苹果。而孩子却回答:因为天是蓝色的呀!大海是蓝色的呀!家长马上会想:天和海是蓝色与苹果又有什么关系!改了吧。这一改没关系,看似正确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随之丢掉了,甚至有些孩子从此讨厌起来画画,兴趣的火苗无形之中就被家长给生生掐灭了。
在所有人的思想认识中,都习惯于用已有知识去看待问题,而失去了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取舍和判断。容易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让孩子照单全收;容易忽略孩子已经在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极力地想把孩子的思想统一到自己这边来,按照自己教给他们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而恰恰正是因为孩子少走了这些所谓的“弯路”,孩子的人生缺失了很多探索的乐趣,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再完整。
这样日积月累下去,孩子已经不会再独立思考和勤于探索,他们养成了家长教给他们的惯性思维。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不会思考我要怎么做?我想怎么做?而是他会猜,爸爸要我怎么做?妈妈想让我怎么做?我怎么做才会得到爸爸或妈妈的表扬!渐渐地,他失去了自己的见解,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就算偶尔脑海里灵光闪过,他们也胆怯地不敢去想,更不敢去表达,他们生怕被当成大人眼里的“傻孩子”、“疯孩子”甚至是“问题孩子”。
本来,孩子极力地去思考、去探索是值得去鼓励与肯定的,我们很多家长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由于孩子认知的局限性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往往他们的思维和探索在家长看来是极为幼稚可笑的,甚至就像那个画“蓝”苹果的孩子一样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但我们家长不要急,也不要怕,“弯路”走着走着他们就找到了捷径,“错误”犯着犯着他们就找到了真理。难道家长们就不觉得孩子用自己喜欢方式去解决问题是非常吃力而又不讨好的一件事情吗?请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吧,不要着急去统一思想,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又回来了。
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是悲哀的;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国家是悲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孩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请不要用“统一思想”的行为去禁锢一个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