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妈妈篇) 还是围绕儿子的作文题《成长》,今天我要说的是陪儿子成长过程中我的心路历程。 2006年8月末,怀孕35周零五天的我羊水破水住进市妇产医院,当天晚上剖宫产下儿子。当时我曾经开玩笑地和丈夫说:你儿子一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不然怎么会这么着急出来赶9月1号的上学班车呢? 事实并非这样,儿子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并没有遗传到我们俩的基因,甚至老天为了配合他给自己找一个学习困难的理由:他从5岁多点就表现出阶段性抽动症状,比如频繁地眨眼、撅嘴巴、伸脖子,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时表现为不自主地发出声音、双手会突然间抖动一下。我们带他看过几次医生,这种病症寻找原因也没用,只能在心理、生理、药物几个方面配合治疗。这种病症对他的影响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有学习障碍。我经历了陪他写作业、给他做辅导,在耗尽了自己的耐心、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后,也给他找了课外数学辅导老师,但对他的学习没有什么质的改变。于是我更愿意接受他爸爸的话:他本来就跟多数孩子不一样,我不能用多数家长对待多数孩子的方法来要求他。 文化课他学不好没关系,那总得有点兴趣爱好吧。我曾经给他报过电子琴、美术课,想帮他培养几种爱好,但是他一样都没坚持下来。很多人说,孩子不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其实是家长的原因。我知道他们说的有道理,但实话实说,我们真的决定放弃那些“爱好”时,我觉得我和他一样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解脱,他后来喜欢阅读、听书、收藏钱币,他可以成小时地做这些事而乐此不疲。既然爱好可以是唱歌、跳舞、主持人、乐器等热热闹闹的项目,爱好同样可以是读书、听音乐、收藏等默默无闻的东西,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种种爱好中真正找到乐趣。 我记得他六岁那年因为一个红包而不高兴。他说我们给姑姑家孩子的红包鼓一些,而姑姑给他的红包薄一点,所以他要我们的红包。丈夫跟他解释说,他出生的早,多收了姑姑好多年的红包,再说我们的条件要比姑姑家好一些,所以给她们家的红包要多一点,但是他就是理解不了,又哭又闹。我还记得去年暑假,他为丰富筷的收藏去姑姑家寻宝,我帮他找了好多不同年份的硬币,但是他却要把所有找到的重复年份硬币都带走。我说你做收藏只是为了集全,重复的东西都带走是贪婪就偏离了收藏的本意。他没吱声,留下了多余的硬币。我还记得他为了节省钱购买喜欢的漫画系列丛书,连续使用了三年的旧书皮。当然从省钱的角度看,这种节省仅够支付一本书,但是作为妈妈,我要说的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抵制某些诱惑、克服某些欲望,妈妈也学会了不打着爱他的名义,对他有那么多的要求。 从他进入青春期以后,我发现他的脾气越来越大,有时也会让我伤心。在早些时候,我可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在,我只是想,他是一个孩子,他在成长,长身高、长知识、长见识当然也会长情绪,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开始独立思考。虽然妈妈走过的路可以给他提供很多参考,但是谁能说妈妈接受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呢?所以我不再与他争辩,也不急于说服他,我只是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快乐地度过这段时间。 几天以前,我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清华教授发出的呼声,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有人评论说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的父母一定是有点身份的人,因为那样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身为普通人的父母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还做一个普通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普通人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在普通人的社交圈子里生活,他们还在起跑线时,身为普通人的父母就给他(她)规划好了一个普通人应该走的路,孩子怎能不长成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