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接到了一个紧急的兼职任务:晚上要在学习社群内介绍三个与设计思维有关的案例。
各位读者或许可以明白的,市场上关于”设计思维“的畅销书不少,但要找一个包含所有重要关节点的案例却有些困难。(就拿《IDEO,设计改变一切》这本书为例,穿插在书里的许多商业案例被作者言简意赅地带过了。)
于是立马从床上爬起来,囫囵吞枣地洗漱完就坐在电脑前开始找案例。
先是快扫各大书籍,记录下备用的案例,再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细节;随后根据学习社群的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再配上精美的图片和文案。
准备完案例稿,忽然发现时间已然过去了4个小时了----一个上午对我来说就像20分钟一样。
一. “心流”究竟是种什么体验?
“心流”这个概念,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来的。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是这样写的:
觉得自己的技能足够应付当前的挑战,在一个目标明确、规则分明的行动体系中,对于自己表现的好坏,随时可得到清楚的回馈;注意力非常集中,完全没有空闲去思索任何不相干的事,或烦恼其他问题;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扭曲。能产生这些效果的活动都会带来强烈的满足感,使人愿意纯粹为了活动本身而去行事,不但不计较回报,甚至为之冒险犯难也在所不惜。
意识到4个小时哗啦啦从指间流淌过的时候,我翻开这本书重读了以上的描述,心中瞬时开阔了起来:米哈里的描述太贴切了:人在心流中,完全丧失了时间感和空间感,人的意识像一盏高照度的聚光灯一样,只聚焦于眼前这件事(无论是什么),甚至体会到脑中千千万万个神经元在互相连结,它们指挥着我思考、我的双手敲打着键盘,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所谓“自我意识消失”,正是此理。
二.”心流“这么爽,该怎么一直爽?
”心流“的产生意味着挖掘潜能,意味着极高的效率和幸福体验。既然一时”心流“一时爽,那么该怎么一直爽呢?《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各种类型的活动,都有产生心流体验的可能。
我们身体的本能,乃是感官之乐。正如有的宗教把人体比喻为“上帝的殿堂”或“上帝的器皿”,我们的身体就是一架探测器,我们的感官就像是许多灵敏的装置,从广袤的宇宙中吸取资讯。我们经由这些探测器去感受这个世界。所以,让你的各个感官敏锐起来吧,这样才能从普通的生活里发现乐趣。
诚然,感官之乐是最浅显的一层心流(浅显,不是肤浅)。如果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感官而没有思维的参与,那么我们将只会“知道”而不是不会"懂得“,科技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了。所以,让自己像个孩子一样保留对世界的好奇心吧:观察蚂蚁搬家,或者幻想人类和恐龙争夺地球的统治权,又或者只是想做奥特曼的朋友。思考带来愉悦。
除此之外,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甚至达到"自我实现“的金字塔顶峰也屡见不鲜。撬动世界的商界精英,一辈子研究敦煌文化的专家学者,今天的和退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任何一个”做我所爱,爱我所做“的人,都是幸福的。
总结: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阅读过半,不禁察觉到:跟读其他书相比,《心流》更能让我控制住自己的意识不群魔乱舞。是不是一本好书,不必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