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就是: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自己还没结婚,也没资格谈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我伯伯家的孙子孙女,我是看着看门长大的,好多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可爱,十分喜爱,可是现在大的十几岁了,小的七八岁了,我真的喜爱不起来,不是说长的怎么样,而是说话行为方式,真的感到很失望,不是我以前喜欢的那个小孩。
归根到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把那些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毁了,但要说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好的又很难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的也没有出好的教育。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多大,父母的文化素质的影响有多大,也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
最近央视的纪录片《零零后》正在播出,今天看了两集。这是央视迄今花时最长的纪录片,用了十年时间记录几个小孩的成长。
第一集记录一个小男孩于锡坤,从小是个活泼好动调皮的孩子,十三岁时变成了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
片中能看到她的母亲对他的照顾事无巨细,我想是不是造成他不够独立的性格。而自始至终没有他父亲的存在,推断他父亲是工作很忙的人,也可推断他父亲在平时也肯定是疏于照顾的,那父亲教育的缺失是不是也是造成他性格的一个因素?
第二集是个小女孩谈雨萌,从小是个乖巧粘人的孩子,十三岁时是拒绝跟父母沟通,拒绝带妹妹,一个叛逆的女孩。
但是她能跟朋友们玩到一起,所以并不孤僻。而对妹妹小柚子的态度能看出她不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这个家庭可以让人思考:父母要二胎是不是应该跟老大商量,老大有没有话语权,如果老大拒绝父母有没有权生。
我想谈雨萌跟父母有距离跟她父亲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她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你自己的责任,自己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而不是说有事情一起承担。父母应该引导,帮助她。她可能从父母那没感受到帮助与爱,那么她自然会远离你们,同时缺乏爱心。
这个纪录片没有给结论,而是只给了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思考孩子成长中父母的责任,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见仁见智,是个很好的节目,希望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是合格的父母。